Page 168 - 张家口政协
P. 168

沧  桑  看  云





                                胡开胡同志以张家口第一书记的身份参加了华北局在北戴河召
                                开的农业座谈会。胡开明同志以“建议推行三包到组的生产责
                                任制”为题,做了专题发言。8 月 8 日将这个发言以书信形式
                                报呈党中央、毛主席。随即,受到中央、华北局和省委负责同
                                志的批评。这就是“文化大革命”对造反派们所说的胡开明的
                                “上书”或“万言书”。这份《建议推行“三包到组”的生产责
                                任制》,于 1981 年在中国农村发展问题研究组编印的《包产到
                                户资料选(一)》第 349-358 页中全文发表了。胡开明提出的“三
                                包到组”的具体做法是:(一)由社员自愿结合(必要时也可以
                                个别搭配)组成一个六、七、八个劳动力的生产组,在一般情
                                况下长期不变。(二)生产队把全部土地都分到生产组,耕畜、
                                农具也尽可能分到生产组去使用,在一般情况下也长期不变。
                                (三)根据土地好坏,首先进行土地分等,评出常年每亩产量
                                数、用工数和投资数,然后计算出全组的土地总产量、总用工
                                和总投资数,签订“三包”合同,认真执行。(四)到了秋后,
                                包产以内的全部产量,由生产组交生产队统一分配;包产以外
                                的超产部分,完全由生产组按劳分配。如果因为经营管理不善
                                少完成了包产,则按比例扣除包工数,如果因灾减产,民主议
                                定适当减少包产数,不减包工数。如果抗灾有功,还可以适当
                                增加包工数。
                                    四、葛启同志在常宁搞的试点和他提出的“定产到地、责
                                任到人”的办法
                                    葛启同志 1962 年回张家口又任地委第一书记,全心全意地
                                要把张家口地区的工作搞好,为全区的 300 万人民和社会主义
                                建设做出贡献。随即深入到全区最困难的地方——蔚县常宁公
                                社搞调查研究,并向省委写了《关于蔚县常宁公社生产和生活发
                                生严重困难的调查报告》。反映了常宁公社自 1957 年以来,由于

                                                          - 152 -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