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64 - 张家口政协
P. 364
文 苑 掠 影
没有舞台,也谈不上什么灯光布景,群众围个圆圈,打土摊演
出。晚上演出,用莜麦桔作为篝火,有时演到通宵达旦。当时
使用的乐器也比较简单,笛子(也叫枚)、四胡、三弦。打击乐
有小鼓、小拔、小锣和梆子。东路二人台是在民间艺术的基础
上形成的,在历史的长河中,它经过无数艺人的探索创新,加
工润色,才形成了今天的二人台。
发 展
二人台是张家口地区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民间艺术,
也是蒙汉艺人和文艺工作者用汗水浇灌出的一株具有鲜明地方
特色和浓郁生活气息的山丹花。它的成长和发展,经历了坎坷
不平的道路。
旧社会,由于统治阶级对群众文艺的岐视和非难,二人台
长期不能搬上文艺舞台与广大群众见面,艺人们只在农闲季节,
结成小型演唱班子,演唱一些比较简单的民间小曲、小调,用
以自乐和消愁,或作一种乞食工具,走街串巷流落四方,所以
二人台在发展上受到很大的局限。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的成长,都必然要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
影响。据《清圣祖实录》记载:沿长城的内蒙古地区是不准开
垦的,但也有人不顾禁令,私自前来内蒙开垦。清康熙时
(1661——1722),就有十万山东、山西、河北、陕西的汉人携
带家眷,到口外蒙古地区垦荒。大量关内人的涌入,不仅大大
繁荣了坝上和内蒙古地区的经济,而且蒙汉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斗
争中,互相交流生产技术,交流文化艺术,很自然把内地的秦腔、
晋剧、道情、歌舞、社火、秧歌以及二人台的前身——“打坐腔”
- 3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