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48 - 张家口政协
P. 348

文  苑  掠  影




                                做买卖的商人保镖。后来为了发展势力,在万全县龙池屯(今
                                安家堡乡)设拳房教弟子。把他最擅长的棍术,传授给他的得
                                意门生。一年,宋镖头在这里看社火(秧歌),边看边议论,他
                                认为秧歌形式不多、太单调,便和当地民间艺人商量,把打棍
                                这套武术巧妙地加进了秧歌,经过不断加工修改,形成了一种
                                深受群众欢迎的民间舞蹈。参加表演者 8 到 16 人,大都是中年
                                人和小伙子。他们一个个打扮成头戴罗帽(或软巾)、脚穿皂靴、
                                腰系大带的英武青年,各持 5 尺长的一根木棍,扮作对立的双
                                方,边走边舞棍,或来个过来过去的简单的开打。后来把传统
                                戏,如《杨寡妇纳底》、《岳飞大战金兀术》、《打瓜园》等剧中
                                的一些情节和武打场面适当地加进舞蹈中,表演者扮成剧中的
                                有关人物。当秧歌扭到街中心或人多的地方,秧歌队站成一圈
                                儿,表演者在圈中拉开架势进行表演。加上锣鼓伴奏,一招一
                                式地由慢到快,越打越紧张激烈,越打越火爆,赢得了观众阵
                                阵叫好声和掌声。棍术也比原来丰富了,有“二龙头”、“不见
                                天”、“阴魂棍”、“稍子棍”、“杆子棍”、“老八下”等 9 套棍术。
                                有的地方开打时,还加有盾牌、刨刀、棒槌等把杖,很见功夫。
                                但又不同于纯粹武术,还给人一种美感。

                                                     “丰收鼓”

                                      丰收鼓是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改叫的新名。过去叫“蹦
                                鼓子”、“战鼓”。也是我市深受群众欢迎的一种民间舞蹈。它兴
                                于清末,流传于万全、宣化和市郊区一带。在街头和舞台上均
                                可演出。
                                    民间艺术来源于民间生活。在过去,我市坝上坝下好多地


                                                          - 316 -
   343   344   345   346   347   348   349   350   351   352   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