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49 - 张家口政协
P. 349

张家口的民间舞蹈




                                方有过“破五”(农历正月初五)的习俗。这天清晨,家家把打
                                扫出来的尘土杂物倒在大门口,然后响几个“二踢脚”,有的地
                                方在这时猛敲一阵锣鼓,为的是震跑穷气,驱走邪魔,取个吉
                                利。这个舞蹈是在此基础上,经过多次改革发展而来的。演出
                                时,多则 32 人,少则 8 人,一般为 24 人,象征着 24 个节气。
                                表演者大都是打扮成传统戏中英雄人物的小伙子(也有不化装
                                的),每人腰间挎一面像圆水桶一样的牛皮鼓,由两个打铙钹的
                                领队指挥。一般都在秧歌队的后面,边走边打。鼓点独特,既
                                不同于“威风锣鼓”和“腰鼓”,也区别于“安塞锣鼓”等。它
                                的鼓点有“凤凰三点头”、“龙戏水”、“五震”、“查灯”等。到
                                了街中心或秧歌进院拜年,便打开圈子单独舞一阵。边打边做
                                各种优美动作:挑胡须、张飞跨马、鹤子翻身……由慢到快,
                                越打越激烈,舞姿健美,鼓点铿锵,气势磅礴,生动地反映了
                                劳动人民火热的战斗生活和欢庆丰收的喜悦。

                                                     “顶  灯”

                                      尚义县和市郊几个地方表演的“顶灯”,是由蔚县秧歌讽刺
                                小喜剧《顶灯》发展而来的。
                                      反映丈夫怕老婆的秧歌剧《顶灯》,剧中只有夫妻两个人物,
                                顶灯的丈夫是由丑角扮演的,头上只顶一支蜡烛。经过再创造
                                的民间舞蹈顶灯,由一人发展到多人的集体舞蹈,且每人顶上
                                顶多支蜡烛。边走边舞,随着队形及舞姿的不断变换,舞台上
                                灯火相映,五光十色,特别好看。
                                      灯的制作比较简单,用普通的吃饭瓷碗装上多半碗沙子,
                                做灯底座。再用竹子或铁丝绑成各种形式的灯架,固定在碗上。


                                                          - 317 -
   344   345   346   347   348   349   350   351   352   353   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