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85 - 张家口政协
P. 285
闻名全国的张北马
赵 吉 杨万堂
张北县地处坝上,拥有得天独厚的畜牧条件。这里不仅地
势开阔平坦,而且草滩肥美,牧草丰盛,自古被誉为“天闲刍
牧之场。”清时,除内蒙古察哈尔八旗在此驻牧外,隶属于中央
的太仆寺左右翼四牧群、礼部牧场及上驷院御马场也间设此地。
不少有功的亲王、宗室大臣也在此借地放牧。据《口北三厅志》
载:“今独石口北,红城子南以及张北县北境,乾隆时就是以怡
亲王为首的一伙王公大巨的租牧地。”加上张北人民素有养马、
爱马的传统习惯,这样,张北就成为了冀北有名的产马区。
1951 年,张北人民为了改进当地蒙古马的体型、体力,
提高生产性能,从苏联引进了高(纯)血种公马,用人工授精
技术,开始对当地体小力薄的蒙古马进行杂交改良。这年,共
改良配种蒙古马 2073 匹,受胎 505 匹,人们稀奇地说:“玻
璃管管儿竟能育出洋马驹。”从此,揭开了育种张北马的序幕,
迈出了改良蒙古马的第一步。之后,全县马匹改良配种工作日
趋深入完善,配种技术和受胎率不断提高,高蒙杂种马的数量
不断增加,到 1958 年,全县共培养改良马 13000 多匹,广泛
用于拉车、拉犁、骑乘,这些马属于以乘为主的挽乘兼用型良
种马,具有体型高、个头大、跑得快等优良特点,在遗传上性
能稳定,完全适应坝上生活环境,自成一系。在 1958 年 8 月,
张北县举办的物资交流、牲畜展比大会期间,由河北省农林厅
畜牧兽医局副局长商云飞代表国家农林部将这种改良马命名为
“张北马”并颁发了命名书,给马披了马衣。
命名时的张北马,个体高大,外貌清秀,骨骼健壮,肌肉发达,
皮毛细微,四肢坚实,具有抗寒耐热、耐粗放管理、抗病力特别强的
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