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2 - 张家口政协
P. 152

他们沿着沟壑,钻入密林,象惊弓之鸟急不择路。
                                      此时,传来的“枪声”,断断续续,一阵密集,一阵疏落,
                                直响到接近拂晓才渐渐停止下来。而章福才匪帮,早被惊得失
                                魂丧魄,不知去向。
                                      光葫芦山的群众听说土匪都跑了,便迅即打开禁闭“肉票”
                                的房门,给他们解开绳索,打发他们下山回家。
                                      经过残酷折磨的“肉票”们,遍体鳞伤,血肉模糊,行路
                                不便,只得互相搀扶,一拐一瘸地下山赶路,周成年幼,行路
                                艰难,由其叔周之前背着他走。
                                      此时,李义与小三抄小路回到村里,一打听“肉票”已经
                                下山,他心里欣喜,长出了一口气说:“章福才这只狼上当了!”
                                      牛大人庄 21 名被解救的群众,只顾下山逃命,唯恐被捉
                                住,也顾不得问讯根由。后来,才知道是李义用羊鞭打跑了土
                                匪,解救了他们,大家对这个素不相识的羊信,由衷地感激。
                                进而又联想到李义在光葫芦山待下去唯恐发生不测。经过商量,
                                决定让李义下山来牛大人庄村放羊。一者比较安全,二者还能
                                多挣几个钱。经过接洽,李义同意下山,便带着小三一同到牛
                                大人庄村放羊。人们对羊倌李义格外敬佩,也格外照顾。
                                    后来,章福才被抓捕,匪徒们也树倒猢狲散了。


                                                        碑铭趣谈

                                      据《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唐开元年间,有个叫卢奂的官,普于治世。他对待犯
                                法的人,不单是严厉惩处,而且还把违法的事刻在石碑上,树在犯人家门口,以时时提
                                醒他们。如果仍执迷不悟,那就处以极刑。若确能改过从良,则准予自行销毁。后来人
                                们称这种石碑为“记恶碑”。
                                    宋太宗登基后,即下令省、道、州、县街门,都要竖立一面石碑,刻上“尔傣尔禄,民膏民脂,
                                下民易虐,上帝难欺”的碑文。其旨在普诫为非作恶受贿贪赃的官吏,故名“戒贪碑”。
                                      家有“包青天”美誉的北宋名臣包拯家中堂屋的东壁,竖立着一块石碑,其碑文云:
                                “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墓之中。不从吾志,
                                非吾子孙”。这就是有名的“家训碑”。
                                      在山西洪洞县广胜寺有块碑刻,介绍了寺内后殿四壁原绘有精美的元代壁画,面积
                                近 400 平方米,价值连城,但在 1928 年被乡绅、古董商盗卖到美国。1929 年刻碑记
                                录此事,后人谓此碑为“遗臭碑”。
                                                                                                                                   (文史辑)


                                111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