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7 - 张家口政协
P. 137
北平(北京)《军政导报》以后,张垣《奋斗日报》社工务部的
编制便取消了,只设了一名“工务管理员”,指挥报纸排印生产
事务而已。
张垣《奋斗日报》出版始终,均处国民党军占据时期,张
垣民不聊生,物价飞涨。工人们工资本来很低,开资后稍一耽
误即会贬值若干。因此,仅依靠本职收入根本无法生活,大家
不得不找副业门路以弥补所需。由于报社工人大都在夜间上班,
白天又去干劳务,所以显得十分疲惫。
1947 年春季,南京的白崇禧到张垣“视察”,省政府的官
吏们为了“献功”;写出不少所谓“工作报告”之类的东西,要
在报社排印。报社工人可倒了大霉,被逼得日夜加班。连睡觉
的时间都给挤掉了。有的人在字架前拣字,越拣越慢,竟然站
在架前睡着了。据说,也给了点加班费,可工人们一文也没拿
到。
另有一天下午,傅作义去报社“视察”,在参观厂房时,身
后跟随一堆“官儿”,少数的白班工人只管干活,不敢也不愿抬
头观望。傅偶尔问及工人生活情况时,工人还没开口,跟着的
人就先甩出
“很好”两个字。其实,别人不甩这个字眼,工人又焉敢叫声
苦?
在旧社会,工人和职员的待遇不能相比,报社也是这样。
报社的职员上夜班备有宿舍,下班后能回去舒舒服服休息;工
人则没人管。家近的可以来回跑夜道,家远的就只能在生产场
所(那时不叫车间)找个空地方,自己带点简单铺盖睡觉。因
为人多地方小,卫生条件极差。有时碰上半夜戒严,家近的也
走不了,只好在字架前面、机器旁边打个地铺,说是地铺,其
实是仅垫几张旧报纸或纸皮而已。同样上夜班,职员可以享受
一份夜饭,有饭又有菜;工人则没有,怕饿就得自己带干粮。
为此,也有工人经常提意见、提要求,就是没有解决过。
迎来亲人解放军
1948 年 11 月底,每当夜晚,在报社楼上干活的人已能隐约地
听到远处传来的零星的炮声。工人们感觉到再次解放的日子不远
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