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3 - 张家口政协
P. 133
社工作。
有了铅字,还没有印刷机,可巧原来新华印刷二厂转移时
留下一部八页平印机,原打算留给《晋察冀日报》印办公用品,
转移时因为没有来得及毁掉,也被发现了。于是,办报人员就
在放八页机的原新华印刷二厂院内架起铅字,准备出版。
离奇的出版过程
由于设备简陋,加上其它辅助设施也少,出版的难度可想
而知。报社印报照例都在夜间,因为没有电,只好让蜡烛、煤
油灯、电石小灯一起上。但这些微弱的灯光无法保证工作的进
行,只好又在屋顶吊起大汽灯,才勉强应付下去。
汽灯属一位姓杜的私人所有,一向以出租汽灯为生的杜某
人,被迫送上灯具以供报社照明。开始时杜某不允,差点以“通
八路”治罪,结果不得不把他的全部汽灯拿到报社应差。杜某
本人还得在每天夜晚按时到报社点灯照料,义务顶班。
一台八页机印报,要印四开报还得两次,当然太慢。不知
从什么地方又弄到两台十六页印刷机,从机身沾满泥土污垢的
状况看,很可能是我军转移出去后埋藏在半路的。因为没有电,
加上部分机件失灵,机器转动不起来。报社管理人竟异想天开,
从监狱里提出一伙“犯人”,令几个“犯人”往前拉,叫几个“犯
人”向后拽,强使机器转动,印出的报纸自然是花花杂杂、模
模糊糊。这种印报法也实在是空前绝后,令人啼笑皆非。
社址移到新地方后,离火车站很近,正逢车站安了一台 500
千瓦发电机,报社从那里分了一点电,照明兼做动力,使用动
力时,照明电必须关掉。由于发电量很小,而且又经常断电,
所以在暗淡的电灯旁还得挂上灼眼的汽灯,碰上停电或亮度不
够时,还得点上电石灯、煤油灯、蜡烛。这种“五灯照明”的
现象,使《奋斗日报》的排字工人们深感苦恼。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