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16 - 张家口政协
P. 316
她的正旦拿手戏有:《断桥》、《金水桥》、《打金技》、《永寿
庵》、《走雪山》、《三娘教子》、《武家坡》、《汾河湾》、《秦香莲》、
《女中孝》、《玉堂春》、《孟姜女》、《三上桥》等。小旦戏有《拾
玉镯》、《红娘》、《花换布》、《游花园》、《双巧配》等。这些剧
目都以她优美动人的唱腔和赏心悦目的表演,博得广大观众的
赞赏。她还能反串《采桑》中的秋胡,人物风趣幽默,做戏潇
洒风流,落落大方,颇有男子风度。
她来蔚县,先搭宗孝的大戏班,第一次露演是在暖泉,戏
报贴的是《金水桥》,萧钢红扮唐王、金钢钻饰詹贵妃,老青衣
饰国母,猩猩血饰银屏公主,演至“哭殿”一场,只见一位雍
容华贵的金枝玉叶戴凤冠,穿红蟒,轻移莲步走至金殿,一抖
水袖,微微一声轻叹,面含忧愁,两只深沉的美目露出无限的
哀怨,使人一下就看到银屏此刻惜子疼子、难见父皇的复杂心
情,实在令人可亲,可怜,台下顿时掀起一片议论:“哎呀!哪
来这么一位绝色正旦?这女子戏文真好,一出台就把人抓住
了!”她还没唱哩,台下观众就挤的站不住了。演到银屏捧酒求
情,只听她轻启朱唇,一板好唱,嗓子又脆又亮,又甜又美,
唱腔由慢到快,由弱到强,婉转悠扬,悦耳中听,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千般许愿,万般哀求,别说西宫姨娘了,把观众都
感动得眼里热乎乎的!年轻人看得入了迷,一个劲地叫好!识
戏的老者可火了;“好好看,别净瞎嚎!知道个啥?这才是真正
的哭殿哩。”
在演《三娘教子》中,她运用二音,嗨嗨腔,唱“十字流
水”、“大清场”等多种板式腔调,演唱轻重缓急,变化莫测,
使观众听得如痴如醉,台下连起四、五阵叫“好”声。
她演《永寿庵》扮沈妃,又有“二大胆”、“肖钢红”、“硬
眼生”做配角,更是绿叶扶衬,美不胜数。她咬字清晰,梆板
清楚,喷口劲强,一个“倒板”就能叫观众欢声雷动。一段三
十多句的乱弹,她揉进了“三花腔”“五花腔”“三倒板”等俏
丽花腔,一句一个花腔,一句一个甩腔,一句一个“好”,简直
风靡了台下所有戏迷观众。
在暖泉几出戏打响以后,她在蔚县八大镇的牌子越来越硬,观
众越来越多,地皮越来越熟。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唱腔益达炉火
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