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14 - 张家口政协
P. 314

礼,共排出 24 个传统剧如《杀驿》、《杀宫》、《打瓜园》、《杀狗》、
                                《盗仙草》、《柜中缘》等。其中吴老精心教授的《上天台》(又
                                名刘秀之死),格外引人注目。刘秀扮演者,进修班学生张俊祥
                                (商都剧团青年演员)虚心向吴老学习,苦练“一招鲜”——
                                梢子功,通过近半年勤学苦练,逐步掌握了梢子功技巧及在舞
                                台上的合理运用,深受欢迎。吴老常告学生:“不怕功夫浅,就
                                怕不苦练。”他要求学生在舞台上耍水袖、抖冉口、耍马鞭、抖
                                帽翅时,始终注意做到:慢不怠,快不紊,刚不暴,柔不温。
                                表演风格提倡朴实真挚,富有感染力。
                                   1964 年 2 月 26 日,张家口市文化局召集吴老(时任河北
                                戏校晋剧科教师)、郭寿山(市晋剧团团长)、王杰(张专戏研
                                室副主任)、萨和章(市京剧团副团长)、江橹(市文化局戏研
                                室)、王璧(市晋剧团司鼓)、王玉琛(市晋剧团秘书)和李清
                                志(宣化晋剧团党支部书记)等,对宣化晋剧团排演的现代剧
                                《社长的女儿》进行了座谈。吴老在座谈会上说:“我们舞台上
                                不能散播封建迷信的东西腐蚀观众。……演新戏是我们戏曲艺
                                术发展的正确道路。戏校要给社会主义培养出红色接班人”。
                                   1966 年 4 月,吴老退休居住张市桥西移风西街(原南关音
                                堂)16 号院内。“文革”动乱年代,吴老看不惯一些人“混打
                                胡闹”,却也不愿自寻烦恼,默默地度着晚年。
                                    党的三中全会后,政策落实,文艺复兴。吴老高兴地与多
                                年艺友磋商演技,整理传统剧本,又如老树逢春……
                                   1983 年 3 月 13 日,北京《戏剧电影报》在第三版刊登了
                                《耍幡子》一文,文中提到:“《五雷阵》,耍‘三子’,不耍‘三
                                子’瞎蒙事。‘三子’是拐子、幡子、梢子的合称。…据有此绝
                                技的晋剧老艺人吴本贞介绍…此技巧濒于失传是该引起人们重
                                视的一件事”。
                                    当我展开报纸让吴老观看后,他说:“《五雷阵》这出戏虽有糟粕,
                                表演艺术却有可取之处。剧中唱、做、念、舞并重,耍梢子、抖水袖、
                                大甩引魂幡,演好了的确不易。当年师傅教我乱弹有了窍,‘扒嘴’
                                (即念白)有了功,才教梢子功,练时两肩都别长针,稍不留意,

                                                                                      272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