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12 - 张家口政协
P. 312
北京的《双盛和》戏园献艺,后被召进宫唱过御戏。这位老先
生擅演《倚栏阁》、《火焰驹》、《戏叔》等花旦戏,山西东四处
老乡很捧他,曾流传:“看不上大燕看,三天不吃饭”。可见这
位老前辈演戏很吸引人。昊本贞学戏时.这位前辈已 70 多岁,
不登台了,但教徒弟们走起“花梆子”,干净利落,身段十分漂
亮,看得出这位老先生功力深厚,动态丰采大方,据说他的艺
名是按家乡地名所起。
科班里有位姓冀的老艺人,艺名“鲜黄瓜”,他和四川马(人
称宝儿)都教刀马花旦,但各有绝招。教武功的是位姓王的师
傅,他对徒弟十分严厉,翻、打、滚、跳动作必须到家,学戏
的娃娃都很怕他。
吴本贞拜的师傅姓李。“同关”(即同科学友)叫他玉印师
傅,当时有 60 余岁,他教戏钉是钉铆是铆,一点也不含糊;他
梆板清楚、精通“傢伙点儿”(即打击乐),会戏颇多。吴本贞
随师初学小生戏《庙中会》、《卖水》、《交孝帕》,后学会《杀府》、
《云罗衫》、《调寇》和《五雷阵》等几出须生作工戏。吴生前
谈到学艺经历:“我 14 岁那年,在盂县苌池初演《五雷阵》,剧
中人孙膑上场是“七锤子”(即打击乐),转二性丝弦过门开唱:
‘正在后帐演兵法,耳听营外叫骂咱’。学时师傅要求我唱到演
兵法三字要配合打击乐亮相,可我初次登台,眼瞧台下那么多
的人,心里紧张,竟忘了这个过场动作,到了后台师父气恼,
一顿责打,要我牢记。再演时,心里总想着今儿别挨揍,该唱
了,谁知竟连台词也忘了,因此又吃了不少苦果子。真是三百
六十行,开口唱戏难”。1929 年,吴本贞拜别了师傅,开始了
走南闯北的演戏生涯。
1929 年吴本贞出科住进寿阳四胜戏园,这个戏班是“二抱班”(演
员阵容不整齐),常演草台戏,倒台80 里,班主什么都不给,连夜走
70 里才给二个铜子儿。一般演员都是二江湖(即青年),一场戏常赶
几个角色,舞台实践机会多,不少演员都是在这种二抱班掌握舞台
经验,逐步成名。因在二抱班演戏的名角,比字号班挣的“份子”
(工资)高,许多名角宁愿住这样的戏班。给吴本贞留下深刻影响
的名角有:孙宝锤(艺名机器面)、马枣林、二旦旦、任从黑、八老
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