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8 - 张家口政协
P. 218
用了音调的高低即声音的抑扬顿挫;书法家用汉字的基本笔画
构成千姿百态的书法作品,是由于巧妙地运用了笔划的提按轻
重,水墨的燥润和运笔的抑扬顿挫,这是慕乙先生实践的总结。
品味他的书作,其妙亦在于此。
行书“清园桥”拓片,一字盈二尺,辗转反侧,豪气盎然,
透过那雄强恣肆、刚健生辣的笔意墨趣,感到在激越的旋律中,
剽悍烈马疾驰而至。行书《春江花月夜》全诗 36 句 252 个字,
16 次出现“月”字,书家却将其形神各异地展示了 16 个不同
的时间和空间,绝妙地再现了月轮的升落以及诗人情感的起伏
曲折,通幅作品茂隽深沉,线条随着音乐的律动奇逸使转,笔
韵以淡寓浓,以轻寓重虚实相生。书家的匠心与诗人的妙笔浑
然一体,将观赏者带入朦胧的艺术境界。
篆书《敕勒歌》尽性地表现了笔墨的润燥、浓淡、方圆,
正侧。一字一式,移步形变,通篇以气行笔,刚劲果敢,耐人
咀嚼。竖联篆书“高歌长城风月,啸吟华夏云烟”字型奇丽,
修长的清丽俊俏,扁平的敦厚稳重,宽绰的坦达雄强,紧结的
严谨机敏,规正的挺拔庄重,险绝苍茫稚拙天真的线条,微妙
地编织在乐章里,观赏者的情感随线条的流动而升华,在悠柔
洒脱中给人以思考和启示,让人聆听到一种磐鼓琴瑟与现代和
弦的奏鸣。
“书法艺术要强调用笔的高明,不讲究用笔,就会丧其质;书
法艺术要同样强调造型的高明,不讲究造型,就会丧其貌。二者互
为补充不可互相替代”。这是慕乙先生认识书法艺术本体价值的又一
次飞跃。他笔下的隶书不再是《石门颂》的点画;《张迁碑》的形体,
篆书也不再是《散氏盘》的用笔;《石鼓文》的间架。而是隶有篆意,
篆有隶笔,打破了“书法只能上溯,不能下泄”“篆书不能兼用其他
笔法”的清规戒律。有人提出,中国书法的突破点将是竖坐标和横
坐标的交叉点,慕乙先生认为竖坐标指传统,横坐标是世界性的,
包括对外来文化的交流借鉴与吸收。他从美国影片《霹雳舞》中,
又得到了“笔墨当随时代”的启示,于是他毫无顾忌地抛弃了已经取
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