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7 - 张家口政协
P. 217

造,用清新的现代书法语言解释传统,展示了一位艺术家“非
                                大胜即大败”壮士情怀。
                                    慕乙先生自幼酷爱书画艺术,髫髻龄之年就开始临池习字,
                                初学颜柳,后及欧黄,对二王、张旭、怀素、米芾等善本碑版
                                长期心追手摹之后又专攻《散氏盘》、《石门颂》。在运笔用墨、
                                结构间架、谋篇布局等功力技巧处刻意琢磨,潜心钻研,然而,
                                他对前人浩瀚卓越的书法艺术遗产虽然高山仰止,但没有循规
                                蹈矩,而是经历了先取其形,后悟其神,汲众家之长,融汇新
                                机的艰苦历程。
                                    书法是线条艺术,书法美是一种表象内含的形式美。书法
                                家的高明就在于利用线条的变化,笔墨的神采传递信息,使人
                                赏心悦目。为此慕乙先生探寻内心情感与书法艺术主要造型手
                                段线条运动之间一切可能的联系,从而把线条的感受力训练得
                                精微、敏锐,使其情动于思。
                                    他体察自然景观与书法艺术的内在联系,从粗糙的岩石,
                                飘拂的杨柳,奔流的铁水,凝聚的釉色以至花鸟鱼虫等诸多事
                                物中提炼笔情墨韵,增强对书意美的表现力。
                                    他吸吮音乐、舞蹈、绘画、雕塑、篆刻等诸多艺术门类中
                                的营养,融汇并升华于自己的笔端,企望书法作品取得无色而
                                具图画的灿烂;无声而俱音乐的和谐之境界。
                                    他的书法路子很宽,诸体皆能。行草、大篆尤擅,大璞不
                                雕,酣畅豁达。创作时案房收录机里伴随他的时常是民族风格
                                浓郁的广东音乐、塞北民歌,或是激昂亢奋的交响曲。音乐使
                                他绵情似水,激情似火,在别一种艺术诱发下,他挥笔点画:
                                重如云崩,轻若蝉翼;燥裂秋风,润含春雨;抑如坠石落地,
                                戛然而止,扬似飞瀑流泉,一泻千丈。那些见生命、见活力、
                                见节奏、见旋律、见气势、见精神的墨迹,流动着书家心灵与
                                大自然契合的妙机,既不易用法度去衡量,又觉妙不可言的意
                                外效果存在于意中,但又绝非着意造作。
                                    书法和音乐的灵魂是相通的,书法是无声的乐曲,音乐是线条
                                的流动,音乐家能用音符谱写出不同风格的乐曲,是因为微妙地运

                                                                                      175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