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1 - 张家口政协
P. 211
拘成法的落笔,都成为他研究书法的借鉴与渊源。1949 年解放
后,他尚在文物市场操业,以他的才华与执著,他干什么都会
取得超乎平常人的成就,然而,他的最终事业却落在了书法。
晚年,他对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人品及“六分半书”
破格体推崇备至,从六十岁后始致力于板桥体的研究并攻其书
体。由于王先生有十分扎实的功底与较高的造诣,思想境界开
阔,创新意识独特,他笔下的板桥体,正如郭延年同志为《王
一新摹颜真卿画赞碑选字帖》所写的序言中评价的那样:“他学
古不泥,借古开今,集六国文字、秦汉碑帖于一身,汇篆、隶、
真、草于一炉,其作品自成一体,浑厚潇洒,点画凝练,顿挫
起伏,气势壮阔,结构参差错落,左右腾挪,于险峻中求平稳,
章法上的疏、密、浓、淡等形成对比,丰富而又和谐”,给人以
诡奇幽秘之感。在我国当代众多书法界和书法爱好者人士中,
对王一新先生美誉为“当代板桥”、“活板桥”等,成为“追摹
古人得高趣,别出心意成一家”的代表人物。也正因为如此,
他才受到了中外各界人士的高度赞扬与评价。
王一新的书法艺术,其最突出的特点,不是对板桥体的简
单摸拟,临摹,而是溶进了新的内容和自己的创造。原中国书
法协会主席舒同(被毛泽东主席称为“马背书法家”)为王老题
词赞其“趣在法外”,原中国文化部部长黄镇为先生题词“艺海
无涯”,华国锋同志题写了“清白”二字相赠,也是对王老人品
的赞誉。原公安部部长于桑赞其书法:“浑厚潇洒姿,点画凝神
中,顿挫伏笔起,用墨适淡浓。章法疏密当,险中求稳峰。”萧
劳为其题写了“华岳三峰”,孔子七十七代直系孙女孔德懋题写
了“王一新板桥体书法艺术”等。
(二)
1980 年,王一新先生在陈叔亮、李长路、黄铸夫领导下参与了
中国书法家协会的筹建并任普及部负责人,协助中国书协举办了“第
一届全国书法篆刻展”。近几年来,王先生为普及宣传中国的书法艺
术,曾在北京、山东、江苏、河北、山西、安徽等地举办个人书法
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