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3 - 张家口政协
P. 193

二、识时务弃旧迎新

                                    潘少卿来“三一堂”任职时,刚刚解放的南壕堑,也同整
                                个中国一样乾坤扭转了。原来主持“三一堂”教务的外国神职
                                人员陆续回国;原属教会的八顷多土地的所有权转入原租种户
                                手中,不再向“三一堂”缴租粮;来自西湾子教区的教务津贴
                                停止。当时,“三一堂”仍下辖三座小教堂(六号、大苏计、老
                                虎山),有神甫 8 名,其中两名外国神甫;修女 5 名,其中两名
                                是外国修女;一所孤儿院,内有 18 名病残孤儿;一个养老院,
                                有 9 名孤寡老人。出于对宗教的虔诚和责任,潘少卿挑起了维
                                持教会的担子。1950 年,他走出教堂,自己筹划了人民币(旧
                                币)180 万元资金,开设了南壕堑独一无二的文具店,后取名
                                为自新文具店。副本堂神甫郝进武则和教堂内的杂役人员经营
                                着尚存的 40 余亩土地。这样,不仅为教会解决了一部分经费,
                                而且使他们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潘少卿的文具店为中小学
                                生提供笔墨纸砚和工具书,待顾客热情周到,很受人们欢迎。
                                1952 年,文具店又争取到政府的一笔贷款,营业额逐步扩大,
                                资金日益增多。这一年,外国神甫、修女全部出境回国,孤儿、
                                孤老也由政府接管。“三一堂”的宗教事务减少了许多,潘少卿
                                对此认识较正确,并积极配合政府进行必要的改革。1956 年,
                                全国上下开始了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当时文具店已拥有流动
                                资金和固定资金两千多元,潘少卿多次主动申请,要求尽早实
                                行公私合营,被工商界传为佳话。合营后,潘少卿被任命为文
                                具店副经理,兼文具店和照像馆的会计。
                                    在解放初期,一部分信教群众由于对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不理解,加上对取缔一贯道认识不清,思想一度发生混乱,流传
                                着“先取缔一贯道,后取缔天主教”的说法,不少教徒不敢去教
                                堂作弥撒。潘少卿也曾认为,宗教是唯心主义的,而共产党主张

                                                                                    - 170 -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