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2 - 张家口政协
P. 192

矩,亦受校方赏识。当时,读书的孩子小学毕业后,若有志于
                                宗教事业,且成绩优良者,可升入西湾子小修道院。其他学生
                                则入南壕堑(现尚义县城)养正中学深造。小修道院因有教会
                                资助,学费明显低于养正中学。潘少卿于 1928 年入小修道院学
                                习,历时七年。除了学习一般中学的课程外,拉丁文、圣经也
                                成为主课。1935 年,潘少卿进入山西大同修道院攻读哲学,一
                                年后进入归绥(呼和浩特)天主教哲学院专门学习哲学。1938
                                年毕业后,又入大同神学院攻读神学,因中途患腿疾休学一年。
                                1943 年 4 月 11 日,因日本侵略军驱逐同盟国籍传教士而提前
                                毕业。20 年寒窗苦读,潘少卿各门功课优秀,且精通拉丁文、
                                英文、日文。更为重要的是,天主已主宰了他的一切。神学院
                                毕业前夕,他庄重地写下了圣神甫的自愿书,在征得原选送教
                                区——西湾子教区主教的同意后,集宁玫瑰营教区主教樊恒安
                                为他和他的同学举行了隆重的圣神甫仪式。这标志着,从此,
                                他将超凡脱俗,为履行天主教教义,为他心目中神圣的主贡献
                                出自己的一切。
                                    圣神甫后,潘少卿即被西湾子教区主教石德懋派到南壕堑
                                “三一堂”任副本堂神甫。一年后,调毗邻的兴和县 23 号教堂
                                (当时是南壕堑“三一堂”下设的一个小教堂)任本堂神甫。
                                1947 年,潘少卿又被调回养正中学任教。他博学多才,文理皆
                                通,先后担任国文、历史、数学等课程的教学。但给学生留下
                                最深印象的是他主讲的圣经课,他教材稔熟,滔滔不绝,融会
                                贯通,很吸引学生。
                                    1947 年,养正中学东迁,潘少卿调任平定堡(现沽源县城)
                                小教堂神甫。1948 年,又回到已迁至张家口的养正中学任教,
                                直至 1949 年初养正中学停办。2 月,他返回南壕堑,担任了“三
                                一堂”第一任中国本堂神甫,至此,结束了 76 年来“三一堂”
                                一直由外国神职人员任本堂神甫的历史。


                                                                                    - 169 -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