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1 - 张家口政协
P. 121

清朝初期,外籍传教士继续以科学知识为进阶,与清朝统
                                治阶级交往,得到清朝统治阶级的重用,如耶稣会士汤若望在
                                顺治年间被清世祖封为钦天监监正之职,赐耶稣会会士南怀仁
                                以工部侍郎之职。法国耶稣会士张诚 1688 年到达北京,受到清
                                圣祖康熙帝的召见,并任用张诚等人为译员,参与中俄《尼布
                                楚条约》的谈判。到 1700 年,天主教发展达 30 万人。
                                    康熙末年,耶稣会与多明我会因中国人祭祖祀孔问题发生
                                了所谓“礼议之争”的分歧,讼之罗马教皇。罗马教皇格勒门
                                十一以此直接插手于中国内政,并于 1704 年 11 月 20 日订出“禁
                                约”,禁止中国天主教徒遵守中国的政令习俗。康熙帝于 1706
                                年 12 月发出上谕,凡传教士愿照清政府规定安分传教者可领传
                                教印票,不从者一律遣返回国。教皇格勒门十一并不就此罢休,
                                于 1715 年重又颁布“禁约”教谕。1720 年,康熙帝在教皇使
                                节嘉禾携来的教皇“禁约”教谕后面朱批:“……以后不必西洋
                                人在中国行教,禁止可也,免得多事。”嘉禾被驱逐出境。雍正
                                帝接位后,于 1724 年下令禁教,特别是在乾隆帝即位后,对传
                                教士更严加取缔。除禁教外,清政府又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
                                年)实行了闭关政策。禁教令一直延续到鸦片战争。到十八世
                                纪末,中国天主教徒数字骤减,只有 20 万人。
                                   1840 年,爆发了中英鸦片战争。1842 年,中、英第一个不
                                平等的《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进入了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其后,又与美国签订了《望厦条约》,与法国签订了
                                《黄埔条约》。条约中总把“在华传教自由”列为主要项目。在
                                1860 年,英法联军再度向北京进犯,10 月 24、25 日和 11 月 4
                                日,英、法、俄等国又迫使清政府先后签订了不平等的《北京条
                                约》,不但把传教士可以到内地活动写进去,而且担任翻译的法国
                                传教士艾美还在中法《北京条约》的中文本里擅自增加了“并任
                                法国传教士在各省租买田地,建造自便的”句子。道光二十四年

                                                                                     - 98 -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