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8 - 张家口政协
P. 108
能不想。
他们都在想,但却是互存戒心,貌合神离。不过,面对全国
的形势,在平津地区是守是逃这个大问题上,是他们谁也不能回
避的。
美帝国主义出于在华利益,主张守住华北,固守平津。蒋介
石和傅作义却是临深履薄,跋前踬后。
蒋介石为挽救其灭亡的命运,在总体上是主张打的。他的
打,在当时首先是在淮海战场上作垂死挣扎,以解长江以北的燃
眉之急。因此,他曾打算放弃华北,将他在华北的嫡系部队和傅
作义所部南调,增援淮海前线。这样,即使淮海战场失败,也可
为他退至江南作“半壁江山”的“君主”增添一些资本。但是,
蒋介石知道,要傅作义跟他南下,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
他又想牺牲他在华北地区的军队,同傅作义一起拖住我东北及华
北野战军,暂保华北,以便争取时间,扩充实力,再与我军较量。
傅作义是“三十六计”“走为上”。但是走向哪里却大费周
折。跟着蒋介石南逃,首先会失去在华北的统治地位。而且,
他的主力王牌三十五军的绝大部分官兵是绥远一带人,故土难
舍,兵将是很难带的。更重要的是,离开他起家的地盘,寄蒋
氏篱下,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排挤,以至最后被吃掉。西逃绥远回
“老家”,在傅作义看来是最理想的。但当时美帝国主义直接援
助他五个军的美械装备还没有拿到手,马上西逃,美国人要翻脸,
这笔美援即成泡影。而在蒋系军队全面崩溃的时候,能得到这样
一批可观的美式装备,不论是固守平津还是西逃绥远,傅作义将
是长江以北最大的军事“实力派”。另外,傅作义曾公开对他的
部属讲过,他估计我东北野战军经过 50 多天的辽沈大战,起码
要有二至三个月的休整时间才能入关作战。“杀敌一万,自失三
千”,这点军事上的常识,傅作义自认为还是清楚的。得到美援,充
- 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