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2 - 张家口政协
P. 92

2、参加了文艺的民族形式问题座谈会,会上做了发言。
                                    3、由于家父积极创作并提倡通俗文艺,被誉为通俗文艺家。
                                他的一篇有代表性的论文《通俗文艺技巧谈》约万余字,刊登
                                在 1939 年 4 月 25 日的《抗战文艺》第四卷第二期。他用“方
                                白”做笔名,首次见于此文。
                                    通俗读物编刊社解散后,工作人员就自谋生路,家父经李
                                效庵介绍,到教育部教科用书编辑委员会民众读物组当编辑。
                                一九四一年又由杨芢甫介绍,到中央卫生院卫生教导组当编辑,
                                负责编卫生课本及卫生常识丛书,到一九四三年底。
                                    这期间,他出版了《绥西移垦记》,并为振兴抗战文艺写过
                                不少文章,如《旧瓶装新酒》等收在作家胡风编的《论民族形
                                式》一书。
                                    一九四四年初,家父应秦林舒之邀,到重庆私立嘉励中学
                                当国文教员。不久,又受合川私立瑞山中学校长田慰农之邀,
                                前去当教员兼教导主任。他的好友李效庵、秦林舒也先后被邀
                                到瑞山中学任教。
                                    家父在瑞山中学时期,边教书边继续研究与写作通俗的抗
                                战文艺作品,为此也经常去重庆北碚向老舍先生请教,并结识
                                了老舍夫人胡絜青先生。在此前后的四十余年中,他一直成了
                                老舍夫妇的知己好友。
                                    抗战期间的重庆,反动的军警宪特充塞于各个角落,反动
                                政客与文人比比皆是,但家父洁身自好,泾渭分明,他宁可艰
                                苦渡日,也不去攀权附势,他卑视那些反动的御用文人。他广
                                交朋己,但却不交思想反动的朋友。他所结识的朋友都是思想
                                进步的精英荟萃,瑞山中学的教师队伍就反映了这一特点。他
                                们是一群思想进步的知识分子,如一簇出淤泥而不染的洁荷。
                                    家父是择友善交,笃重友情的。他在重庆期间,与周扬、
                                胡风、老舍、老向过往甚密,好友中还有萧亦五、萧伯青(从


                                                                                     -84-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