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8 - 张家口政协
P. 88
一九二九年,二月家父二十七岁时结婚。家母阎力行(原
名阎香阁、字馨斋,怀来县桑园人)刚由察哈尔省宣化第二女
子师范(原河北省女子第四师范)毕业。
一九二九年十一月我(晓青)出生时,家父受涿鹿县教育
局聘请出任督学。干了两年后,因他不满旧官场的一套,即忿
而辞职。
一九三一年八月,家父应邀远去辽宁省沟帮子的扶轮小学
任教。不巧,日寇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他目睹日军的侵略暴
行,眼看东北三省沦陷,东北同胞沦为亡国奴,忿而返回家乡,
随即赴蔚县西合营的乡村师范任教员。一九三二年春,涿鹿县
成立了乡村师范学校,聘请他回乡到该校当教员兼教务主任。
不久,河北省杨村的实验乡村民众教育馆聘请他去工作,一九
三四年,他又应邀到怀来县沙城高小任教员。
他为了普及人民文化,使一般人学会写信,他的处女作《三
兄弟尺牍》于一九三四年由北平李允中的建业书局出版问世。
一九三五年八月,他赴北平投考了晏阳初筹办的“私立中
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简称“平教会”)的教材编辑。录取后,
即率全家移居定县,参加了“平教会”在该县实验区工作。当
时我们全家住在考棚街(现草场街),他办公在考棚内的总会。
家父方白,是在平教会鼎盛时期进入“平教会”的。后来父亲
所任职的学校式教育部将编辑部移到定县城南五里的西平朱谷村
(现属东朱谷村之西部)我们全家四口也移居此村租住民房。
我即在该村平教会办的小学读书。
当时父亲的工作是编写短期小学课本,后来又修订《平民
千字课》。领导他们工作的是黎季纯(解放后曾在中央教育部工
作,已逝世)。同在一起编教材的有张寒晖(定县人,地下党员,
后去西安写了著名歌曲《松花江上》、赵伯庸、李守贞(效庵)
等。当时,人们按他们四个人的姓,合称他们为“张、王、
李、赵”。他们四个人也因工作、生活在一起,思想爱好较一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