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1 - 张家口政协
P. 91
编刊社在武汉时,先后交生活书店的稿子百余种,出书见
之于广告的不过二十余种。有《东洋鬼子怀鬼胎》、《周县长守
滕县》、《海上人头案》、《取涿州》、《闹东京》、《日本兵上吊》、
《四劝》等,后在重庆,仿照生活书店合同办法,又给伤兵教
育委员会写过几十种小册子,也都是通俗唱本。
这个社就象一个救亡团体似的,大家吃、住在一起,工作
在一起,大家既团结,又紧张。社不发工资,仅在一九三八年
冬发过一次寒衣费。社内不论谁有稿费收入,全部交公由集体
支配,社内在政治上自由空气浓厚,大家可以自由阅读进步书
报,谈论马恩列斯。特别令人兴奋的是,能够秘密传阅毛泽东
主席的著作:在武汉时读到《论持久战》,在重庆时读到了《中
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后来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加紧搞分裂、搞
摩擦,镇压人民群众,迫害进步力量,实行白色恐怖,编刊社
被迫于一九四〇年七月解散。
家父对这一段生活感到很有意义,因为搞了几年通俗文艺,
符合中国共产党当时所号召的“唤起民众”的要求,对动员人
民参加与支援抗战做了一份工作;其次,接触与学习了毛主席
的著作与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提高了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
和思想觉悟。
一九三八年初,家父在武汉时,即和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有了工作联系,并结识了老作家茅盾、老舍、陈西莹、胡风、
冯乃超、阳翰笙、楼适夷、叶圣陶、萧伯青、姚莲子、老向(王
焕斗,字向辰,现在台湾)。尤与正在致力于通俗文艺的老舍先
生交往甚密。
家父在三十年代末期,从事通俗文艺的写作研究中,追踪
寻迹,有如下几件事,值得追溯:
1、在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举办的通俗文艺讲习会讲授“通
俗文艺理论及创作方法”。
-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