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1 - 张家口政协
P. 221
二十年代末的“抡才书院”
李沛泽
辛亥革命以后,彻底废除了科举制度,各地先后兴办起不
少新式学校。张家口原为万全县的东二区,民国以前没有集中
性的学校或书房,唯一的抡才书院乃晚清时期专为选拔才子集
中教学的场所。民国建立以后,地方官绅把废科举、办学堂视
为当时的中心任务之一。张家口的李景和万全城的马增琳等绅
士遂联合商量筹办小学堂,1913 年在张家口先办起一所小学,
后来又相继办起几所小学。首办的即定为张家口第一小学校,
校址在边路街的行宫巷孤魂庙内,另外把校址在上堡河神庙内
的定为第二小学校,下堡内弥陀寺里的是第三小学校,城隍庙
里的是第四小学校,南营坊鲁班庙内的是第五小学校,深沟街
(现在的新华前街)马王庙内的是第六小学校。再后来又在上
堡东河套东口、下堡南马圈张花巷、桥东马路街三个地方继续
办起第七、第八、第九小学校。当时,张家口还很闭塞,人们
对创办学校还没有充分的认识。家境贫寒的人家无力供子弟念
书,有钱有势人家宁愿在自己家里聘请教席、设立私塾,也不
肯让自己的子弟上学校念书。因此,几个小学成立后,学生寥
寥,加以经费缺乏,学校没有什么生气。开始,只设启蒙性的
预备班和一二年级,几年以后,也只是在第一至第六校内开设
一至四年级,第七、第八、第九三校直到 1926 年还是各设一、
二年级两个班。
张家口办起几个初级小学后,原来的抡才书院也就改成新式
- 2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