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4 - 张家口政协
P. 154
演出时他们都在台下起哄,到后台捣乱,动手动脚,纠缠不休,
女演员们一个个敢怒而不敢言,因为得罪了这些无赖饭碗砸了
不说,连人也保不住。回到山西后,她又住了新民戏园,并在
太原与丁果仙在新华茶园同台演出《走雪山》、《四郎探母》。为
了使传统戏更加引人入胜,他们还从天津租来机关布景装置(那
时演出,剧中极少有道具),这种能变换布景的戏俗称“砌末戏”。
唱的是连台本戏。其中有《济公传》、《火烧红莲寺》、
《封神榜》等。精采的演唱再配以色采斑澜的布景,使人们大
开眼界。每本戏都要演三天,短的也要两天才能唱完。还有一
种叫做“水万万本”的自编剧目,其中最受欢迎的有《十二寡
妇征西》、《白玉楼讨饭》,都是带布景的。从天津请的师傅,人
家只管布景,演什么戏换什么景,但要付给很丰厚的酬金,不
过自从演出这种布景戏,票房收入增多了。
那个时代,戏班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演员的入股,凡是班里
的演员都必须入股,但股份不限,可以多入,也可以少入。吉
凤贞的师娘晋剧名角张美琴的班子就有股十八份。
(五)
“七七”事变时,吉凤贞正在山西一带演出,那时她已拥
有众多的观众,她的艺术也有了非常突出的长进。她在《女中
孝》、《莲花庵》两个剧中,分别饰演了媳妇、继母这两个性格
迥然不同的角色。她在《女中孝》中扮演的儿媳妇,唱腔颇为
动听,她一气唱几十分钟而不倒嗓。这一个时期她还在《青风
亭》、《六月雪》、《算粮登殿》、《三击掌》等戏中串演。她在《汾
河湾》中演的柳迎春,《武家坡》中的王宝钏,唱作俱佳,为人
们所称道。她真不愧为晋剧界的著名青衣,她的唱功尤为扎
实,这与她长期的锻炼是分不开的。以前,唱《三娘教子》这
出戏,一上午连着唱五场,依然嗓音清亮,并不觉得很累,可
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