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9 - 张家口政协
P. 139
宗桂枝演二姑,博得了观众的满堂喝采。特别是玉婵的优美唱
腔和动人表演,更使人们赞不绝口。刘玉婵获得了演员一等奖。
在省会演之后又在天津和河北省各地巡回演出。载誉回张后,
刘玉婵受到了原张市文化局局长郭汉城同志的表扬和鼓励。
1954 年国庆节前刘玉婵随剧团在天津连续演出了《游西湖》和
《万福宝衣》等,也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
1957 年,剧团又新排了历史剧《包公三下阴》,剧中角色
都是团里的顶梁柱。“金铃黑”演包文正,筱桂桃演颜查散之母,
刘玉山王桂兰演颜查散,刘玉婵演武兰英,南定银演颜查散的
舅父,在北京大栅栏附近《中和戏园》演出二十多天,场场满
座。当时中国戏剧家协会的两位主要负责人田汉,阳翰笙同志
也去观看了演出,并亲切地会见了刘玉婵,王桂兰等同志,又
同剧团领导、主要演员召开了座谈会。在会上,田汉、阳翰笙
对剧团演出的成功表示祝贺,并特别赞扬剧团在剧情中的大胆
改革精神。原本中结尾是包公铡了判官,市晋剧团改编后,结
尾是包公自带枷请罪,剧中把包文正在审案中的误断、 自疚的
心里刻画得维妙维肖,田汉同志一再肯定,连说“改得好”!这
次会见使刘玉婵特别感动,更使她坚定了为人民演出的信心。
八、她又焕发了艺术青春
十年动乱中,张家口市晋剧团被迫解散了。刘玉婵等许多
优秀演员被迫改行,刘玉婵曾被下放到市针织二厂劳动了十年
之久,失去了宝贵的艺术年华,身心遭受到了严重的摧残。打
倒“四人帮”后,刘玉婵等同志才又重登舞台。
1977 年冬,刘玉婵、王桂兰、吉凤贞、宗桂枝等同志重新
排练晋剧《打金枝》,并于 1978 年秋天到郊区永丰堡村进行不化
妆的义务演出。这些多年不露面的著名晋剧演员一上场,台下农
民群众就报以热烈的掌声。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
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