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3 - 张家口政协
P. 143
露头角的机会,桂兰和母亲(冯正梅)带着弟弟宗德林、妹妹
宗桂枝(曾改名王喜爱、现市晋剧团主要演员)出外谋生。谁
料半路又遇日伪汉奸查对“良民证”,母女们户籍远在老家,一
时真难以应付。多亏一位姓王的老农出面相助,母女们才算免
于灾祸。为了不忘老人的救命之恩,从此桂兰改姓为王。悲惨
的遭遇在她的心灵里,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二、立志云天
1943 年,年仅十四岁的王桂兰,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
到了张家口南营坊的同德戏园。她有幸与彦章黑(肖老板)、金
三黑(王正魁)、筱桂芳、牛桂英、筱金钟、懿莲春、金景奎、
白翠香等名角同台配戏,使她眼界大开,学到不少表演艺术精
华。一次,她给晋剧名演员牛桂英、懿莲春、筱桂芳配戏,扮
演《回荆州》中的诸葛亮,刻画人物既稳重又大方,备受行家
赞赏。戏曲界梨园行有句俗话:“假戏真做,装龙象龙,装虎象
虎”。王桂兰在同有名望艺人演戏时,虚心请教,叫演什么就演
什么。她以学唱须生为主,兼学小生。可有时戏班让她扮演个
小丫环,她也认真扮戏,一举一动很符合人物性格特征。有次,
戏班演《对菱花》,演彩旦的那个演员误了场,王桂兰知道戏班
有个规矩叫:“救场如救火”。于是她马上扮戏出场,补了演出
中的漏洞,很受观众欢迎。一代名伶太平红(原名吴群有),见
她演戏认真,平时又很勤奋学习,就辛勤浇注这棵艺苑新苗。
在吴群有耐心指点下,她很快就学会了《蝴蝶杯》、《金沙滩》、
《大报仇》、《南天门》等晋剧传统戏。王桂兰十五岁时,已是
深受广大观众欢迎的梨园新秀了。她在万全县(今怀安县柴沟
堡)挑梁演出的《斩子》、《芦花》、《游龟山》、《九件衣》、《三
疑计》等脍炙人口的剧目,很受观众称赞和喝彩。当地群众很喜
欢看这位扮像美、嗓音冲、吐字真、做派好的“小女红”。戏班
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