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5 - 张家口政协
P. 135

贵图》、《凤仪亭》、《打金枝》、《游龟山》等戏,在《打金枝》
                                中玉婵扮演金枝女,在《游龟山》中,玉婵扮演胡凤莲。在这
                                些戏中,玉婵的一招一式,功夫都达到了引人入胜的境界,艺
                                术风格已经独树一帜,场场都能获得观众的满堂喝采。

                                                 四、喜庆解放         学演新戏

                                    1945 年 8 月,日本已经投降,张家口第一次回到人民手中,
                                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晋察冀边区人民政府,各文化团体、学校
                                都从山区迁到张市。在新政权建立后,全市戏曲界组成了旧剧
                                联合会,下设五个分会。二、五分会有牛桂英、南定银、刘玉
                                婵、郭兰英等演员。1945 年 10 月,晋察冀边区政府为了活跃
                                群众的文化生活,积极领导群众开展了新的革命文艺活动,从
                                庆祝解放大会、双十节、新年、春节、庆祝和平大会,直到元
                                霄节,都组织了群众性的文艺活动,前后共以二十七种形式进
                                行演出,在表演形式上又配合形势编演了新戏。玉婵在旧园演
                                了新编现代戏《血泪仇》。当时市里主管文艺宣传的部长叫李春
                                甫,他非常支持玉婵等人演新戏。在演新戏时,不但内容有所
                                改革,而且对唱腔也进行了改革。唱山西梆子时,根据剧情的
                                需要,有时还加进一段京剧或评剧。如她在和著名晋剧演员杨
                                丹卿(即筱桂桃)、吉风贞等同台演出《四劝》时,筱桂桃扮演
                                街道干部,当中唱了一段京剧,刘玉婵演小姑子,当中唱了一
                                段评剧,这样便使剧情显得更加新鲜活泼。在党的培养教育下,
                                玉婵开始懂得了只有与人民息息相关、悲欢与共,才能有真正
                                的艺术生命。是党给了她们新的生命,她决心把艺术献给人民
                                群众。从此,她更加热爱戏剧事业,在解放了的山城大显身手。
                                当时与玉婵同台演出的骨干演员还有王桂兰(生角)、刘宝山、
                                吉凤贞等。



                                                                                      125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