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4 - 目录.FIT)
P. 174
Z
H
A
N
G
J
I
A
K 了修理桌凳和泥抹墙等等各种活计。小小的油灯碗,陪伴他度
O
U 过了许许多多令人难忘的挑灯夜作的时光,批改作业,编写乡土
张 教材,备课……
家
口 20 世纪 60、70 年代,坝上山区较为贫困,不少学生中途辍
文
史 学回家,流动较大。大年刚过,他冒着坝上零下三十几度的严
W
E 寒,踩着一尺多深的大雪到几十里地外的村庄去动员学生来上
N
S 学。他头戴狗皮帽,脚穿毡袜、大头鞋,一步一步地往前捱……
H
I 茫茫雪原,到处落下了他的足迹,许多学生家的土炕上留下他的
174 身影。
倾心教改 快乐教学
为了探索偏僻农村基础教育改革的路子,江文蔚利用假期,
深入到车道洼、白庙洼、野马营等六七个村小学义务试讲小学复
式教学课, 最多的复式达到五年级,不仅受到了小学生和家长的
欢迎,而且也为他了解中学生在小学时的学习基础,为他多年来
摸索、实验适应偏僻地区农村中学教学方式的改革提供了依据。
他在教学中,导之以律、授之以 “渔”,辅之以趣。久而久之,使那
些学习基础差的学生都掌握了学习的规律,使那些学习自觉性
不高的学生增强了主动性、积极性。江文蔚把一些有规律的知
识、方法编成口诀,如《分析中心口诀》《古文翻译口诀》《议论文
供材料口诀》等,使学生容易记、用得好。教师,应该是具有创造
性劳动的艺术家,不会创造不会革新的教师不是一名优秀的教
师,江文蔚始终以这一条来衡量自己,要求自己。
他倡导“大语文”教学改革、试验。在语文教学中,融合中学
其他学科内容,尽量使之横向联系,同步进行,融会贯通,相得
益彰,力求提高学生的总体优势。他牢牢把握住语文基础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