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2 - 目录.FIT)
P. 162

Z
                      H
                      A
                      N
                      G
                      J
                      I
                      A
                      K        打词组时误将“途经平北”打成了 “途径平北”,校对了那么多遍
                      O
                      U        竟然没看出来。我立即通知基地办,务必连这处舛误一并改过
                     张         来。通过这件事,让我更加认识到,与文字打交道,是丝毫马虎
                     家
                     口         不得的!
                     文
                     史
                     W
                      E                                   老校友邂逅
                      N
                      S
                      H
                      I             2015 年 10 月 21 日早晨,我刚到单位,县志主编吴贞顺就
                    160        推门进来了。老吴告诉我,中国社会科学院李茂生教授明天要

                               来赤城,是专门来调查熊尚林烈士的,他在网上看过你写的有关

                               熊尚林的文章,想与你见见面并交换一下看法。我曾经发表过
                               两篇写熊尚林的文章,一篇是《熊尚林的壮烈人生》(见《文史精

                               华》2011 年增刊第 2 期),另一篇是《大渡河勇士熊尚林悄然消

                               失之谜》(见《党史博采》 2015 年第 2 期)。老吴随后又说,李教授
                               是张家口的一个朋友介绍过来的,他也没见过面,等李教授到
                               了,他就给我打电话。我说,我对熊尚林也是一知半解,正好可

                               以向李教授请教。老吴说, 机会难得,互相交流吧。

                                    第二天下午,我下班刚回家,就接到老吴电话,说李教授到
                               了。暮秋时节,白昼渐短,我走出家门时,已是华灯初上了。我和

                               老吴一起赶去与李教授见面,与李教授一起来的还有他的老伴
                               柏冬秀。他们早晨从北京出发, 先到张家口走访了有关人士,又

                                                —
                               到熊尚林牺牲地——草场沟作了调查,所以这么晚才赶到赤城。
                               李教授是湖南祁阳人,个子不高,非常精干,虽看过古稀,但目

                               光犀利,思维敏捷。李教授颠簸了一天,并无倦意,依旧精神饱
                               满,嗓音洪亮,那精神头至少要比实际年龄少 10 岁。

                                    李教授说,他看过一位将军写熊尚林的文章,感到有失公
                               允,于是怀着一种还历史本来面目的初衷,开始着手搜集熊尚林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