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6 - 目录.FIT)
P. 166
Z
H
A
N
G
J
I
A
K 我开始和王老师学习写稿。
O
U 我的第一篇文史稿是《下葛峪迁村的巨变》,为了把这一历
张 史事件翔实地记录下来,我首先阅读了大量有关迁村的文史稿
家
口 件,学习他们的写法,然后利用周六、周日回老家的机会,与村
文
史 里 30 年来历任的各位老书记、会计、退休老教师及其他知情人
W
E 座谈,从不同侧面了解 20 世纪 80 年代迁村初期及 90 年代迁村
N
S 过程中的一些具体事宜。为了提高采访效率,我事先准备好要
H
I 了解的内容,列出采访提纲,认真记好采访笔录。在单位上班时
164 事多,顾不上整理,也静不下心来,只能在晚上加班整理笔记。
一篇六千字的稿子,我共采访了 30 多人,做笔录 1 万多字。那段
时间就像着了魔,不管是走路、 还是吃饭,甚至是睡觉,心里都
是想着这个事,构思着下一步计划。通过小半年的努力,稿子终
于完成了,我的心才落了地。但工作不能停,紧接着要联系出版
社,申请书号,搜集老照片配图,设计封面等等一系列工作,一
年下来真正体会到了文史工作的不易。
最累的是 2011 年,一年中要编辑 3 本书,即《宣化县文史》
第十三辑,《宣化县政协志》,《宣化县文史资料集粹》 1—8 辑合
辑。当时科里只有我们四人,一百多万字,真是时间紧任务重。
那段时间,我们就像上紧了发条的时钟,片刻也不敢停。每天一
上班就进档案局档案室查档案, 把和政协有关的档案整理出来,
然后办理借阅手续,每人抱一大摞档案回到单位,埋头查阅,并
将有用的资料记录在自制的资料卡片上,然后再加班把这些资
料输入电脑。第二天还档案,再借新的。一些老档案,尤其是解
放初期的,大部分是手写体,还有好多是繁体字,给我们的工作
带来诸多不便。一年中,我们查阅的档案不下一千册,其中包括
县委的、政府的、县革委的、统战部的和政协的,只要和政协工
作有关的资料该查的都查了。经过整整一年的忙录, 2012 年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