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03 - 张家口政协
P. 303

毛泽东的文友与张家口




                                    这封信完全是由毛泽东执笔写成的。它真实地反映了他与
                                萧三志同道合的崇高友谊。
                                    1918 年,毛泽东与蔡和森、萧三及其兄萧子升在长沙又
                                共同发起并组织了以“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
                                为宗旨的“新民学会”,共同探讨救国救民的真理。1919 年 7
                                月,在“五四”运动风涛的推动下,毛泽东在长沙创办了“湘
                                江评论”,在创刊号上,萧三发表了他抨击封建礼教的散文诗
                                “节孝坊”。1920 年,毛泽东亲自送萧三到法国勤工俭学,1922
                                年萧三由胡志明介绍加入法国共产党,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
                                党员。1934 年曾出席苏联第一届作家代表大会,并会见了高
                                尔基。后经中共中央批准加入苏联共产党,连任两届苏联作
                                家协会党委委员。萧三在 38 岁时与苏联姑娘叶华结婚。1939
                                年从苏联回到延安,任《大众文艺》、《新诗歌》主编。在延
                                安期间毛泽东经常与萧三畅谈文艺与革命方面的问题,使萧
                                三获益颇多。
                                    就是这位毛泽东的亲密学友与战友萧三,与张家口的土地
                                和人民有着特殊的感情。远在 1925 年的 9 月,萧三从法国留学
                                回来不久,即奉中共北方局负责人李大钊同志的指示,来张家
                                口担任中共张家口地方委员会书记。在萧三书记的领导下,我
                                市先后在铁路、电灯公司、电话局、洋车行、造币、皮毛业以
                                及冯玉祥的国民军中发展党团员 300 多名,并在群众中广泛宣
                                传马列主义与革命思想。萧三在张家口地区党的发展史上,可
                                以说起了奠基者的作用。当时萧三同志工作的中共张家口地委
                                机关的旧址据他自己回忆说,就是在现桥东宝善街的南边,原
                                名叫“八间房”的地方。
                                   1945 年的冬天,在张家口市第一次解放后,萧三与其它一
                                些革命文艺工作者从延安长途跋涉,风尘仆仆地又来到他阔别

                                                          - 277 -
   298   299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