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3 - 张家口政协
P. 333

华夏邮驿第一城





                                达 20 多万平方米。在东、西城墙偏南处设东、西两座城门,门
                                额分别为“鸡鸣山驿”、“气冲斗牛”。门台上筑两层越楼,上面
                                城墙均筑战台。北城墙中部筑玉皇阁楼,南城墙中部筑寿星阁楼,
                                两座阁楼遥相呼应。
                                    驿城内共有两条东西贯通的大街,其中靠南侧连接东西城门
                                的大街口前街,靠北侧的大街为后街。在东城门以西约 80 米、
                                西城门以东约 110 米处,各有一条连通前后街的南北向街道,将
                                全城井字不均等地分成三区九块。城内紧挨城垣四周有宽近 7
                                米的环城路,平时方便城内交通,战时利于迅速调集兵力运送器
                                具登城防守。
                                    驿城内前街是最主要的街道,宽约 9 米,两旁建有各类店铺、
                                门面、作坊以及老爷庙、财神庙、城皇庙等庙宇、戏台及大户人
                                家的居所,是主要的驿站区。清末,前街曾有“商贾一条街”的
                                美誉。庙宇墙壁上还画着很多壁画,据说,这纯粹是古人为装饰
                                墙壁美化居室而做的,前街中区集中分布着观音庙、成王庙、三
                                官庙和公馆院、贺家大院。公馆院是过往官员下塌的地方,为南
                                北纵列的三进院落,与此院隔街相对的是杠房,为停放本驿和过
                                往官员车、轿之处。贺家大院因八国联军进京时慈禧太后和光绪
                                皇帝西逃在此院居住过而格外引人瞩目。据说,这座院落是当时
                                全驿城的心脏部位,即驿城总署的驿丞署据地,后街宽约 8 米,
                                古建筑较少,只有永宁寺、文昌庙和泰山庙、三义庙、马王庙及
                                驿站马号。前街和后街的庙宇内还立着许多石碑和牌坊,石碑和
                                牌坊的名称、内容各不相同。石碑多为纪念碑和记事碑,牌坊则
                                起装饰作用,也有为过往官员所立的上马、下马牌坊。不过,这些
                                石碑和牌坊现大多已被毁弃,仅有文昌庙内还矗立的一座名曰“功
                                德碑”的石碑较完整。据当地上了年岁的群众传说,鸡鸣驿历经


                                                          - 317 -
   328   329   330   331   332   333   334   335   336   337   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