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0 - 张家口政协
P. 330
文 苑 掠 影
鸡鸣行营迫在眉睫。于是便在鸡鸣行营大兴土木,在原行营的基
础上,夯筑城墙,构筑城堡。由于受当时地理环境的限制,加之
元军自身流动性较大,以及当时使用的均为冷兵器,所筑城池为
简易的夯土结构,城墙较矮且薄,只能起到一般的防御作用,城
堡内的建筑也寥寥无几,只有兵丁站哨和休息的板房土屋,从而
形成了鸡鸣驿的原始雏形。同时,鸡鸣行营也正式改称鸡鸣驿,
除承担驿务外兼有军站功能,中国的驿站以这种形式较为普遍。
明朝建立后,为防御退守草原的元军和北方游牧部落南侵,
沿长城设立了“九边”重镇,并在元代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西北邮
路建设,使之与边关防御体系匹配。永乐十八年(1420 年)鸡
鸣驿成了宣府(今河北宣化)进京的第一大驿站。成化六年(1470
年)鸡鸣驿始建土垣,十七年(1481 年)筑堡卫之。嘉靖四十
二年(1563 年)秋为寇攻毁。隆庆四年(1570 年)春,防守指
挥王懋赏督役重修,在原有城堡的基础上,加厚加高,并在城墙
内外侧镶包青砖起到保护墙体的作用。为防御外敌入侵和方便兵
丁驿卒出入,在东西城墙上修建了两座坚固的城门,城内零星地
搞起了建筑。各种庙宇、殿堂,尤其是为驿兵驿卒服务的处所陆
续开工建设。同时,驿城内有了居民,这些居民主要是为驿城提
供服务,出卖苦力。据史料记载,当时的城垣为不规则的正方形,
周长六百九十九丈,垣高三丈五尺。
清朝初年,经过恢复和整顿,元、明旧有的驿路、驿站得以
重建,鸡鸣驿作为京师北路重要驿站而备受清廷重视,拨出专银
维修扩建。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鸡鸣驿城就是维修扩建后邮驿城的
遗迹。清时维修扩建的鸡鸣驿虽然推陈出新,但基本上保持了明
时鸡鸣驿站的“本来面目”,鸡鸣驿站作为京师通往西北部咽喉
要隘,明清皇帝每年要去宣府、大同一带巡幸,此驿是必经之地,
- 3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