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54 - 张家口政协
P. 254
人 物 春 秋
子、西关、仰庄、纸店头等,还常到西北山的五岔、阳眷,广
灵的殷家庄、杜庄子、西石门等地演出。头几年就在西半县转。
当时他们演唱的高跷剧目有:《逛河湾》、《十对花》、《卖扁食》、
《摘花椒》、《掐蒜苔》、《撒荞麦》、《打樱桃》、《割红缎》、《回
关南》、《尼古思凡》、《小姑听房》、《采茶歌》、《卖菜》、《钉缸》、
《姑嫂挑菜》、《盼郎君》、《探病》、《怀胎》、《小放牛》、《拉骆
驼》、《五哥放羊》、《走西口》、《翠云要女婿》、《秀女告状》、《继
母打孩子》、《水刮张家口》、《水冲西包头》、《八路军打日本》
等 60 多个。父亲他们演唱的蔚州高跷戏,短小精悍,风趣活泼,
通俗易懂,在广大群众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唱词别具一格,
唱腔也很丰富,多为一剧一曲,专曲专用,以一曲贯到底表现不
同人物思想感情。以“烂席片”为基调发展起来曲调粗犷、高亢、
嘹亮、音调个别、起伏较大;以小曲为基调的较平稳、抒情、委
婉,其结构多采用四句或两句的分节歌形式。也有一些剧目突出
了单曲体形式。还有一些剧目如:《走西口》、《回关南》等采用
了曲联体结构,唱腔有了板眼的变化,有了向大戏发展的趋势。
除了唱腔外,还有专门供乐队演奏的牌子曲,即器乐曲。如《八
板》、《九连环》、《十番》、《大救驾》、《鬼拉腿》、《碰梆子》、《喜
相逢》、《满堂红》等。演员“行当”除了净、末外,小旦、彩旦、
老旦、娃娃旦;小生、老生、小丑、娃娃丑等都有。他们扮演的
高跷小戏一般是小旦、小丑,扮旦角者头戴凤冠,身着红袄绿裙,
和戏剧穿戴一样,手拿花扇和彩绸。扮丑角者头戴尖毡帽,八
字胡,鼻梁画一幅蛤蟆图案,身着长大襟白边黑袄,红裤白腰,
手持霸王鞭或扇子,边歌边舞,亦说亦唱。唱丑的一出场,先
说干嗑(也称“三嘴子”、“快板”),干嗑都有现成的段子,由
演唱者自由选取,如《说一道一》、《捉跳蚤》、 《胡说话》、《懒
老婆》、《王婆子骂鸡》等。当时使用的乐器有:笛子、四胡(四
- 2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