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7 - 张家口政协
P. 247
蔚州高跷艺术创始人之一孙贞先生
给他的最多。有时有的老板和老板太太还邀请他到他们的柜上去
做客,还送给他名牌服装和皮鞋。一次,一位钱庄陈老板的太太
过生日,就把父亲请到家里去唱戏,并对他说:“你就不要走了,
留在我这儿某个职务,薪水也不会少给你。”父亲心里不愿意,
但嘴上也不敢直言。过了两天他一点也憋不住了,趁人家不注意
的时候,又溜回戏班子去了。因为他最爱唱高跷,他离不开情有
独钟的蔚州高跷戏,也离不开蔚县高跷班子里的弟兄们。
由父亲和李聪明组班的蔚州高跷戏,由蔚县发迹开始,打进
张家口,这时期名声大噪。由此,我父亲和李聪明都成为较有名
气的民间演唱艺人。因蔚县的高跷戏班子人员少,唱的好,把观
众都吸引过去了,在那时蔚县的高跷已成了张家口的热门货。父
亲他们一时夺了新新剧院、同德戏院等,那里的演员也被他们征
服了。京剧演员张金元、关玉峰,晋剧演员牛桂英、郭兰英和平
剧演员赵艳蓉、赵丽蓉及其他演员也跑到了“席片园”看蔚县的
高跷了。当年在张家口传颂着这样一句话:“蔚县的硬高(糕),
谁也踩不走!”
蔚州高跷戏当年在张家口民间叫“二人台”、“蹦蹦”、“玩艺
儿”、“打坐腔”,官方称“秧歌”。1932 年 5 月 31 日在张家口出
版的《察省民国日报》报道:“本埠桥东南北市场茶馆自添演蔚
州秧歌以来生意异常发达,座客大有人满之势。”官方报道中所
指出的“蔚州秧歌”,正是说我父亲他们唱的蔚州高跷戏。我父
亲生前曾说过,那几年在张家口除了他们的高跷班,蔚县再没别
的戏班子。
父亲和蔚州高跷戏在张家口受到了平民百姓的欢迎,夺走了
大批山西梆子和京剧等大戏剧种的观众。当时张家口报纸常常登
出“本市各戏院,近日座客稀少”、“市场秧歌早晚人满”的消
- 2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