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1 - 张家口政协
P. 131
回忆我在抗大战校的教师岁月
住校的学生打成一片,也可以在学习和生活上可以投入较多的时
间和精力关心他们。不久,在 1971 年 1 月底,市毛纺厂给我们
腾出了一间仓库作为我们的新家,这是一间有 12 平方米的长条
形屋子,没有窗户只有门,但比在学校方便了许多,因为当时我
们一无所有,学校借给了我们两张单人床,不久我从木器厂买了
一个单节柜。2 月底,毛纺厂一个女同志随军调走,他们家腾出
的一间在四中附近的楼房便由房产公司安排给了我们。当时的分
房政策对调干、转业干部、大学生有所照顾,对此我们很满意。
三
河北大学中文系培养的并不是教师,我对当教师没有一点经
验。在当时的大环境下,我也没有多想,一切听从党的安排。没
有教学大纲,只有一本语文课本,如何给学生们上课,全凭自己
钻研。我虚心向刘继孝、杨忠义等老师们学习,先把该上的课备
好。当时的教学还很不正规,除了学工、学农、学军、挖地道以
外,每天早晨“天天读”,占一节课的时间,学习毛主席著作,
班主任和任课老师随班学习。由于文革所造成的无政府主义流毒
很广,不仅大多数学生的文化素质不高,有的学生政治素质也不
高,少数人还有逃避上山下乡的因素在内,他们中的少数人并不
愿意今后从事教师工作。当时的学生思想很混乱,理科连比文科
连更难于管理。文科连女同学占绝大多数,理科连男同学占大多
数。有的学生根本就不参加天天读,记得有一个排在天天读时,
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只截住一个男学生进行天天读。文科连的情况
好多了,在天天读时基本上没有学生缺课。有个别的男孩子因不
愿今后当教师,怨气很大。1971 年5 月份,在学生毕业前夕,个别
- 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