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64 - 张家口政协
P. 264
往 事 寻 踪
事情都随着岁月的流逝烟消云散了,惟独三十多年前仅仅两三年
时间的农村插队却铭心刻骨终身难忘,形成了浓浓的“知青情
结”。究竟农民给了我们一些什么,我们给了农民一些什么呢?
说实话,当初这些十五六岁的毛孩子来到乡下,除了与农民争食
添乱以外,很难说给农村带来了多少可以用得上的知识。
今天回想起来,下乡插队的日子确实很艰苦,但是又大都感
受到了一种开心和快乐。据我所知,灰窑子村的 10 个知青同学
几乎全都是背负着红与黑双重的十字架来到这一片小小的广阔
天地的。10 个同学中,不是家庭成份偏高,就是父母亲有着这
样那样的问题已被“打倒在地”。在“文革”正盛的学校里,这
些同学几乎每天都生活在政治高压的窒息之下,一面以纯真的热
情表现着自己革命的坚定性,一面又要痛苦地忍受着父母和自己
的人格所受到的侮辱践踏。本该是一片充满蓝天白云鲜花阳光的
少年心灵,却早已阴云密布找不到一丝亮色。最初的时候,他们
无法预测到农村插队又该是一番怎样的炼狱。到了农村,情形出
乎他们的预料。
农村也在搞阶级斗争,也在“运动”之中,但是那主要是对
着已经戴了“帽子”的“四类分子”的,除此以外的政治气氛远
不如学校那么紧张、浓厚,况且这些娃娃学生又都戴了一顶“知
识青年的“红帽子”,无论是“狗崽子”,还是“可以教育好的子
女”,在这里已经被淡化了。农民的憨厚、农民的朴实、农民的
怜悯、农民的热情,使得他们暂时忘却了那些长久的苦恼,从艰
辛的劳动艰苦的生活中重新找回了那久违了的人文环境、自然环
境给予心灵上的一片蓝天、白云、鲜花、阳光。在那样的年代,
在那样的年纪,这样一番心境该是多么的弥足珍贵呀!我想,这至
少是我们这茬中相当一部分人所谓的“知青情结”的缘由之一吧。
- 2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