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74 - 张家口政协
P. 274
往 事 寻 踪
寨,窝窝头顶锅盖。”“几块姜,几头蒜,一天卖它十来块,哪
有心思学大寨”。对于人民公社,农民从切身体验中感到,“说
是天堂上得去,说是金桥人能过,说是粮食满田头,只有画饼
不顶饿。”对于“以粮为纲”,群众说这是“以粮为纲,其他丢
光。单一经营,越搞越穷。”
当时农民的生活的确如民谣所说十分艰苦:“分红三四毛,
住着破土窑,吃的黑外黄(指玉米面窝头)。”“一年口粮一百八
(公斤),十个工分一角八。”“(一年)够不够三百六(斤粮食),
不够再研究。”“爬山当棉袄,辣椒当油炒。杂交高粱是家常,
玉米面是平常,鸡屁股是银行。”由于物资匮乏,掌权部门和农
村干部的不正之风时有发生。这种情况,可以从以下民谣中有
所了解:“粮食局的吃细粮,煤炭公司睡热炕,土产公司吃山珍,
五金公司骑‘凤凰’(自行车)。”当时群众在一家卖煤的煤栈门
上贴了副对联:“有面子没面子,没面子尽面子。”对普通群众
买不上块煤发出深沉的抱怨。在农村则是:“书记肥,队长胖,
会计挣了个双脊梁,保管腰弥三尺长,七姑八姨吃官粮,百姓
有苦没处讲,上顿下顿糊糊汤。”城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文
革”的一件大事,它涉及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为了能早日返
乡,下乡知青费尽心机而不能如愿,于是有人叹道:
“老子有能儿返城,老子无能儿务农,比爹。”“学会数理化,
不如有个好爸爸。”这些民谣对社会上的不正之风予以深刻无情
的鞭答。
三
“文革”号称文化大革命,其实是“大革文化命”的一场浩
- 2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