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9 - 张家口政协
P. 99

鸡鸣山驿扩建为宣化府进京师的第一大站。隆庆四年(1570
                                年)春防守指挥王懋赏督役砖修城垣。全城周长 1800 米、城
                                墙高 10 米,墙底厚 7 米、上宽 3 米。城池北高南低,占地 22
                                万平方米。城内由东向西两条大街把整个驿城分割为三大块,
                                设东西城门,门额分别楷书“鸡鸣山驿”、“气冲斗牛”。门台上
                                筑越楼,四面墙体均筑战台,北墙正中上建立皇阁楼、南墙正
                                中上筑寿星阁楼,两阁楼遥相呼应。为加强驿城东的防御,清
                                乾隆三年(1738)又于城东南角城墙上筑角楼魁星阁,并对城
                                垣进行了全面维修。为防山洪侵城,于城东筑护城坝一道。城
                                内设有驿丞署,把总署、驿馆、驿仓、马号等建筑。据史料记
                                载,清康熙年间,在驿丞主管下有 R 兵 158 人、内守兵 43 名、
                                长夫 45 名、驿兵 49 名、驿马 82 匹,年支马料 44 石、年支
                                银饷 3287 两。
                                      在驿城中,驿馆即“公馆院”,是专供过往官员、驿卒休息
                                进餐的住所,马号是喂驿马的场地。驿城下的东西马道为驿马
                                进出的通道,傍城南的东西大道称为“南官道”,为古北平西北
                                干路也是驿卒邮差传令送信的干道。“公馆院”座落在城内西北,
                                为明代砖木结构建设的三进院落,现今保存完好。特别是二进
                                院北屋、隔扇木插销头做工考究,各个木插销头人工雕刻有琴、
                                棋、书、画、荷、莲、蝙蝠、蝉等不同形象,极为精致,栩栩
                                如生,巧夺天工,别有情趣,反映出我国古代工匠的高超工艺。
                                      驿城内的贺家大院,即是当年的驿城署,也是整个驿城规
                                格最高的古建筑,为砖木结构的五进连环院,东山墙为通道。
                                每座院落正房 3 间耳院两间,均建筑在台阶之上,出廊、房角
                                和前墙砖马头上都刻有各种图案,别具一格,古色古香。大门
                                前有玉石狮子一对,威严庄重。光绪二十六年(1900 年),八
                                国联军侵占北京城,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在逃往西安途中,农
                                历七月二十六日晚上留宿在鸡鸣驿贺家大院。现贺家大院二进
                                院山墙上砖刻有“鸿禧楼福,”4 个楷书大字,它告诉后人,慈
                                禧太后曾在此住宿过。
                                      驿城内的古建筑还有佛道教的寺庙达 13 处。现在保存较好的



                                58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