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0 - 张家口政协
P. 100

有泰山庙、文昌庙、老爷庙、财神庙、城隍庙、龙王庙、姑姑
                                庙等 17 座。最近考古发现的壁画(仅剥落三座庙宇有壁画 13
                                幅,其中泰山庙中殿两幅竟由 48 小幅构成),其鲜艳的矿物质
                                色彩,精湛的沥粉贴金工艺,高超的画工技巧,配合完整的故
                                事情节,是有别于其它朝代的典型清代艺术精品。
                                      驿城前大街贯通东西城门,当时大街两旁店铺林立,买卖兴
                                隆,有酒店、货栈、杠桥房、布庄、药店、米面铺等,还有前为
                                门市后为作坊的酿酒、酱油、榨油、手工草纸、麻纸等商号。有
                                些房屋现在仍保留原来的面貌。清末根据《彭公案》编演的京剧
                                《鸡鸣驿》(又名“醉仙楼”,也叫“拿九花娘”),描写九花娘与
                                母亲在鸡鸣山驿开设醉仙楼酒店,以色相迷惑客人,彭鹏遣徐胜
                                等人暗访擒拿九花娘的故事。此剧虽系演驿之说,无法具体考证,
                                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昔日驿城经济繁荣的景象。
                                      由于鸡鸣山驿地处极冲,明清时期不仅是大型邮驿站,还
                                另设专驰军机急报的驿递军站。那时,每日马铃声声。身着军
                                邮服,腰挂“火印木牌”的军驿卒,乘骑传递,昼夜不停,城
                                门楼上夜晚烛光火把通明。直至 1913 年北洋政府宣布:裁汰
                                驿站、开办邮政,鸡鸣驿这个古驿站才完成了它的历史重任。
                                可它在中国邮驿史上写下的光辉一页,却永远熠熠闪光。


                                                  苏杭为何称“天堂”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民谚,原先不是来之于民间,而是来
                                之于官府。北宋京都开封盛赞苏杭曰:“苏杭百事繁度,地上天宫。”后来
                                金兵南犯,宋王朝偏安江南,“地上天宫”的说法也随之南下传开。民谚
                                的特点是口口相传,边传边改,直至范大成编写《吴郡志》时,已变为“天
                                上天堂,地下苏杭”。民众在流传中,觉得此两句不顺口,又加以改为: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元初词作家周卿把这两句民谚引入他创作的词
                                中,艺人四处演唱,这两句民谚就传遍了四面八方。
                                                                                      (文史辑)




                                59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