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5 - 张家口政协
P. 55

廷元、童尚友等人,主编了《宣化县新志》。
                                      筱桂桃   晋剧女演员,曾被誉为“晋剧梅兰芳”,1952 年,
                                她参加全国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曾受到周总理的接见和
                                表扬。
                                      特别值得一提并引以为骄傲的是宣化第一中学。它的创建
                                历史在全国来说也是较早的。它曾经是塞北近现代史上很有名
                                气的中学堂,自 1902 年建校以来,为社会培养出不少栋梁之
                                材,可称得上是塞北知识分子的“摇篮”。现将曾毕业于该校,
                                在全国较有影响的人物列名如下:
                                    吕复、武士敏、张苏、康世恩、李泰棻、张砺生、李健生、
                                刘景平、李贯英、李曙晨、刘蔚、文击(刘树棠)、王法耻、梁
                                济民、刘一鸣、杨树棠等(以上人物的生平事迹大都在《张家
                                口文史资料》各辑中作过介绍),可谓人才济济,桃李争艳了。
                                宣化一中为社会、为国家输送了不少栋梁之材。

                                                  四、峥嵘岁月  几多荣光

                                      古城的义和团运动
                                      十九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列强的不断入侵,民族矛盾不
                                断加深,终于在 1899 年,山东大地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以
                                农民为主体的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他们提出了“扶清灭洋”
                                的口号,很快扩展到北方各省,京津一带更盛。这一爱国运动
                                也波及到宣化,首先南关铁匠王老在挑头,在南关龙严寺内设
                                坛,树起了“扶清灭洋”的大旗,并迅速得到宣化人民群众的
                                响应,很快发展到几百人,力量一天天壮大,声望越来越高,
                                他们先后在大北街真武庙等八处设立坛口。王老在的女儿王传
                                珠也带领青年妇女建立了红灯照的组织,配合义和团行动。他
                                们祭坛宣誓,宣布纪律,明确了“扶正除奸,不做洋奴”的建
                                团宗旨。各坛主(大师兄、二师兄)带领团民焚香礼拜,练拳
                                习武,并组织团众上街游行示威。他们平时帮助乡亲锄地收秋,
                                铺路修桥,为民尽办好事,故深得民心。当时,适逢洋人要扩建



                                14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