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4 - 张家口政协
P. 54

1945 年为日伪蒙疆自治政府宣化省公署所在地。
                                     1945 年宣化第一次解放后,这里是我党领导下的第一个
                                行政省一察哈尔省民主政府办公驻地。
                                    另外,具有文物保护价值的还有立化寺砖塔、玄空寺、清
                                真寺、天主教主徒会堂等一批古代建筑和遗址。

                                                   三、教育发达  人才辈出

                                      因宣化自古为军事重镇,京北坝下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
                                所以也带动了这里文化教育的发展,成为这一带的文化中心。
                                据志书记载,元朝有“景贤书院”,明朝有“上谷书院”,并建
                                有 4 处学社,清乾隆二十一年(公元 1758 年)创建塞北最高
                                学府——柳川书院,乾隆二十二年城内设义学 4 处。清末实行
                                变法维新,“废科举,办学堂”,光绪二十八年(公元 1902 年)
                                宣化府奉命将“柳川书院”改为宣化府中学堂(即宣化一中前
                                身),积极改革校政,整顿学风,启用新人,增设新课,并选派
                                优秀学生赴日留学,为我地区教育史上谱写了新的篇章。那是
                                光绪三十一年(公元 1905 年)之事,宣化府挑选本府中学堂
                                吕复等 19 人及各州、县志士 9 人,共 28 人,分别选送日本
                                东京留学,开创了塞北旅外求学的先声。清末时,当局又陆续
                                建起了府立初级师范学堂、府立艺徒学堂、女子学堂及小学堂
                                14 所。辛亥革命后,宜化教育有了一个大的发展,小学已遍及
                                农村。1916 年成立了直隶第五师范(今宣化师范)、乙种工业
                                学校等。由于宣化历史上的教育事业比较发达,涌现了不少文
                                化名人,仅明清两代,宣化中进士的 36 人、举人 133 人、武
                                举人 165 人、贡生 390 人。在宣化近现代留下过足迹的各界
                                名人更多,他们当中,有的是宣化本地人,有的曾在宣化求学
                                或工作过。这些名人主要有:
                                      郭维城  祖籍宣化,清末举人,曾任柳川书院山长,去日本考察
                                过教育。回国后,任宣化府劝学所学董、府教育会会长、宣化中学
                                堂监督。他是宣化新学的创办人之一。1922 年,他会同刘景南、王




                                13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