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6 - 张家口政协
P. 186

踏黄沙,房前屋后聚黄沙,故有些村名前边也冠以“沙”字。诸中
                                河子西乡的沙屹挞,小沙屹垯(小东庄的自然村)、沙岭子镇的沙地
                                房村等等。宣化城里因有城墙遮挡,居民们似乎少受些风沙之苦,
                                但每次大风刮来,屋里院内也要黄沙飞扬。至于西城墙外边的黄沙,
                                常常积聚到与城墙相平的高度。人们可以从城墙外踏沙进入城内。
                                    风沙危害农业生产的情况就更加严重了。大风刮来的黄沙,
                                吞噬了大片耕地,形成大大小小的沙丘、沙梁、沙滩。现在的河
                                子西乡,曾有北自陈家庄,南至小东庄,西自朱家庄,东至下八
                                里 9 平方公里的大片沙化地带。过了大山口往西北一带,更有方
                                园 20 多平方公里的大北滩,大东滩以及沙地房、流平寺村的大
                                片沙梁、沙滩。上万亩的耕地都变成了收成寥寥的撂荒地。在这
                                些土地上,即使早降喜雨,人们也不敢早种庄稼。因为幼苗刚出
                                土,往往又被风沙打死,或被黄沙埋没,只能等到“芒种”、“夏
                                至”过后,风沙基本停了,还没遇上透雨,才在少量可种的地段
                                草率地点种一些短日期粮豆,这也得碰碰运气。因为要是遇上天
                                旱,禾苗不是枯死,也会被田鼠害虫吃光。即使风调雨顺,侥幸
                                收获,每亩也不过百八十斤粮食,获利甚微。因此,大片大片的
                                沙化土地,根本无人去种,长年荒芜。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遭
                                到如此惨重的破坏,哪还能过上好光景。

                                                         (二)

                                    风沙危害了多少年代,一时无从考证。千百年来从未得到过彻底
                                治理。相传,清代直隶总督方观承来宣化府视事,发现这一带风沙
                                严重,曾下令西门外多植杨柳,并留有“方观承营造万柳园”的美
                                谈。而现在万柳公园仅存不大的一片地方。即使当初柳林茂密,那
                                对根治风沙来讲,不过是杯水车薪,作用不大。至于方观承号召西
                                门外多植杨柳,因无人组织实施,也等于一句空话。抗战以前,西
                                门外一带人们利用通桥河和洋河发展了不少水浇地(俗称河地),曾
                                在河边渠堰上栽种了不少树木。但在日寇侵占时期,由于大量征用



                                145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