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4 - 张家口政协
P. 184
米,且土壤肥力较高,是耐寒性种植业的优势地区,但因山高
坡陡,泾流急,水土流失非常严重,全县近 25%的土地出现水
土流失。近年来,在大量植树种草恢复植被的基础上,重点对
坝头一线的山地进行了水土保持林的营造。位于坝头山坡的台
路沟乡黄土囫囵村,海拨 1560 米,有 1200 亩平川农田分布
在河沟两岸。过去每年被山洪冲毁淤积农田五百多亩,并有两
千亩山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小侵蚀沟遍布每块坡耕地。这个
村营造了 1200 亩水土保持林以后,控制了水土流失,土不下
坡,水不刮地,耕地得到保护,粮食单产提高了 56%。
3、饲料、燃料及木料问题初步得到缓解
过去我县缺林少树,木材奇缺,农民盖房需要到坝下去买。
现在全县林木蓄积量已达 84 万立方米,每年可间伐五千立方
米,提供木料除建造上万间新房外,还可出售椽材 10 万余根。
抚育后修下的枝及树叶,多数村可以解决 3—4 个月的烧柴。
平均亩产树叶 150.75 斤(干重),树枝 335 斤(干重),合计
为 485.75 公斤,按 30%可回收利用作饲草计算,为 145.73
斤/亩。全县成林 70 万亩,枝叶总产量可达一亿斤以上,其
中一半作为薪柴,可为 7 万农户解决冬季三个月的烧柴,这样
能更替出四千万斤畜粪肥料还田;另一半补充了饲草 4500 多
万斤,可以解决十万多只羊的越冬饲草,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
4、经济林已形成规模
解放前,除地处坝下的下四村有少量杏林,全县仅在坝头山
地生有数小片野生杏林。50 年代初期,开始人工种植山杏。1958
年,引进耐寒性极强的东北小苹果、黄太平、花红、黄海棠,建
立了三座果园,面积 370 余亩。进入 60 年代,果园面积不断扩
大,水果产量提高很快。70 年代,又引进了耐寒的中型品种金红
苹果,目前全县有果树园地 1700 多亩,60 多个乡村建立了果园,
较大果园均在百亩以上,全县年产水果约在 60 多万斤,结束了
坝上“老死不见桃杏花,吃果要到坝下装”的历史。
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