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7 - 张家口政协
P. 127
然而,在限价失灵后,图书的价格也跟随着不断上升,上
海总局调价电报几天一个。书上原印的定价成了累赘,我们先
是在印刷厂印制了许多改价的小条,用浆糊向书上粘贴。物价
一涨再涨,小条也一贴再贴,把印有定价的书页贴的不像样了,
有时还把书页也粘在一起。随后又改成用胶皮戳加盖的办法,
在定价旁加盖上“按定价加××成”或多少倍的字样,没几夭
又涨了还得重盖。贴条、盖戳的办法,既很费工又把书页改得
乱七八糟,实际上每天也卖不了几本。后来干脆实行挂牌办法,
倒也实际。
在这个时期,中华书局的业务,不得不又转向“非图书商
品”,文具体育用品成了经营重点。
三、五家联营的中国图书发行公司的短暂历程
1948 年 12 月 24 日,张家口市获得了第二次解放。中华书
局的同仁们,因为有第一次解放时期搞好图书发行的经历,大
家都很振奋,决心重新搞好发行工作。当察哈尔新华书店进城
正式营业后,中华书局立即派人到怡安街书店联系,除表示接
受书店领导外,并建立了代销新书的业务关系。
不久,北京和上海也相继解放,张家口中华书局又恢复了
和华北监理处、上海总局的财务业务联系,使书源有了保证。
解放后的中华书局总局,除重印各类工具书分发已解放地区的
分局外,也积极组织力量编辑出版各种工农业生产用书和学习
参考书,较好地满足了各地分局之需。
合营前夕的经营概况:
张家口第二次解放后,书店面对的读者群在构成上、
层次上与首次解放时有所不同。第一次解放时的张家口,
是解放区的第一个大城市,很多机关单位和老区的知名
人士纷至沓来,加上不少干部和战士也是第一次到大城市,
他们对工具书和科技、文艺书的需要很迫切,至使书店门
庭若市,图书销量大增。两年后的情况不同了,图书供需
关系逐步趋于正常。但仍有许多有利于扩大发行的重要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