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51 - 张家口政协
P. 251

西演员,马兆林、马秋仙(小果子)、马玉仙、吉凤贞、杨秀花
                                (现名筱桂莲)。打炮戏是小果子、吉凤贞的《金水桥》,马兆
                                林、马玉仙、杨秀花演的《甘露寺》。那时小果子没有多大名气。
                                班主侯德全很会干,对外宣扬小果子一天拿一百块钱的份子。
                                其实,马家全家一天也拿不到四十块钱。大约是 1943 年,万安
                                与张家口的赵步桥班子有连带,从山西接来的名角,先在张家
                                口演,尔后再到万安县来演。轮流来过的演员有:刘彩凤、毛
                                毛旦、牛桂英、鹿耳红、筱燕珍等。
                                    刘彩凤打炮戏是《大堂见皇姑》。毛毛旦的打炮戏是《二度
                                梅》。牛桂英的打炮戏是《鲛绡帕》。鹿耳红的打炮戏是《一捧
                                雪》。筱燕珍的打炮戏是《断桥》。说明一点:这几位演员是单
                                来的,不是一起来的。
                                    在这段时间里,吴本荣说了几出戏,是我们没见过的。他
                                说的戏有《玉棋子》、《武圣官》、《鱼篮会》、《追鱼》等。
                                    我们不但在万安县城演戏,还到过周围的几个村子唱过祈
                                雨戏、谢雨戏,先后去过洗马林、高庙堡、泥家庄、杨家屯等村。
                                当年的冬天,侯德全又分包。由张守城领班,唱外台子、俱乐部,
                                并又邀请了几位演员,有:玉金婵、九岁红一家子,就是二毛旦、
                                三毛旦、富艳琴,还有六六旦、太平老旦,后来又有鹿耳红、十
                                八红(注:太平老旦原是唱老生的,是丁果仙的老师。那时丁果
                                仙已称为山西梆子大王),还有京剧演员三名,他们是富连成科
                                班盛字辈的。现在我光记住一个叫李盛国的。为什么对他记的清
                                楚,因为他吸大烟,连遮身衣服都没有,他唱二花脸,每天就把
                                戏装的胖袄子穿上,人们给他起了个外号,叫胖袄子。口外冬天
                                唱外台子戏人们真受罪,后台扮戏都成问题,水纱沾了水,一抖
                                就成了直棍,画脸的水彩,要在炉台上坐着,不然就是一块冰。
                                唱旦的包头时间长,双手根本支不住,没办法,就在家里扮好
                                了戏,头上蒙一块布上台。那时老天也跟走江湖的作对,到了
                                入冬,天天都在零下 25℃、26℃。因为是包戏,一包就是三个
                                月,不管是风、雨、雪天,戏照常演出,下大雪啦,下大雨啦,
                                下刀子也得唱。为什么旧社会来的演员都患关节病?就是在刮

                                                                                      209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