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4 - 张家口政协
P. 234
(占灵宫庙);第二国民师范小学校(占泰山庙,即米市街);
第三国民小学校(占地藏寺,在大西街);第四国民小学校(在
大北街,占大真武庙);第五国民小学校(在南关,占龙严寺);
第六国民小学校(在阁西,占财神庙);第七国民小学校
(在阁南,拆的是民房);第八国民小学校(在草市东,占民房);
第九国民小学校(在南关桥东,占宝光寺);第十国民小学校(在
西北角,占大王孙庙);第十一国民小学校(在炸子市街,占义
圣宫庙)。
综观上述,旧县志也作了说明:“……繁不胜载,如泰山庙,
龙王庙几乎无山不有,无村不有,凡无年限可考,并与地方无
关者,一概不录,兹介绍是依据旧县志所录。”如在草帽山半山
腰有块石碎,曾记载此山有一座圣恩寺,是明成化九年修,比
清远楼(钟楼)建在前,但这座大庙早已荒废,只存遗迹,诸
如此类情况的还有。
(二)宣化古桥概述
宣化古城,历经沧桑,城池虽小,古桥建的很多,主要原
因是城池南低北高,原来的牌楼南(大南街)和新开路(水门
三道街)都是城内的大河沟,原来从北门进来的洪水,经这两
条大街汇入洋河,所以各条街巷,须建成木桥或石桥,所以素
说宣化城有“72 座桥”之称。从县志的街巷图(康熙五十年制)
看,当时只标了 21 座。这 21 座桥是:南关桥、邓家桥、米市
桥、桂林桥、兵家桥、皇城桥、东门桥、古圣桥、马营桥、观
桥、虎溪桥,甘霖桥、广惠桥、水桥、支家桥、鼓营桥、五虎
桥、广慈寺桥、得胜桥、洋河桥、小桥。
宣化人常说:“宣化有庙就有桥,有桥就有庙”。可见宣化
桥多是人人皆知,但志书上标记的不多。一般以为,宣化比较
大的是古桥,都是与古庙同时建筑的。至于小桥,分布在街巷的,
- 2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