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1 - 张家口政协
P. 231
大真武庙、时恩寺、杨公祠、龙王庙、胡神庙。从这张旧街巷
图分析,以及和世居宣化的老人们座谈中得知,他们说,宣化
的庙很多,经过时代的变迁,拆的拆,坏的坏,塌的塌,后来
保存下来的少数大庙也不多了,至于宣化建的小庙,几乎每条
街都有,如五道庙、土地庙一类。此外还有一些小祠堂、小庵
寺院等,包括明朝宦官魏忠贤祠也廖廖无几了。关于大寺庙,
指的是有主持(方丈),有和尚,庵堂有香火地(庙地)的,至
于没有和尚、尼姑住的,算作小庙寺庵。还有一个郎神庙,旧
址即现在的宣钢职工总医院,因为这座庙是唱戏人拜祖的庙,
在封建社会,因艺人地位低下,文字就没有记载它,说是上不
了正书,只能在野史上找,即地方志以外一类的。宣化的大庙
究竟建在什么时代,据老人们讲,唐朝时建的庙多,但文字记
载不多。就宣化大规模的寺庙,从志书上查,多是明代的,比
如社稷庙、城隍庙均是洪武二十七八年谷王朱穗命建的。先农
坛、厉坛、旗纛庙均是明永乐八年建,文庙是宣德七年建,武
成王庙是宣化的古庙之一,明朝正德年改建,清康熙十七年重
修,据说这座庙远在唐代之前就有了。其他祭祀庙也很多,举
不胜举。又如过庙不见庙的也不少,在南门洞门圈一层门里,
就有一座小庙,叫龙王庙,城门一开就看不见庙了,原来这座
建在城门的背后,所以门分两边后即隐住了庙。还有宣化人常
常说起的一座尼姑庵,叫太平庵,却住的是和尚,而大洪寺却
住的是尼姑。这是什么意思呢?原来,早年因宣化战事较多,
他(她)们这些出家人为了互相照顾,躲兵祸欺辱才换住的。
有的说尼姑同和尚下棋赌输赢换住的。总之,这些情况,只能
说明封建社会,那时的和尚尼姑,虽然出了家,他(她)们专
心修性念经,可这些出家人的命运也还是朝不保夕。
宣化的庙多,这是历代封建统治阶级为他们自己的利益服
务所修建的,这些庙宇已经名存实亡。但从民国十一年宣化编
纂的县志看,对于宣化的庙宇记载还比较详细。现简要摘录如下:
- 2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