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9 - 张家口政协
P. 129
1838 年 8 月罗马教宗将满洲里、辽东、蒙古三地的教会统
划为一个教区——蒙古教区,西湾子定为蒙古教区的总堂。1842
年,本堂孟振生被罗马委任蒙古教区的代牧主教。1860 年(清
咸丰十年)在西湾子建筑了新堂(见照片资料),计教堂 40 余
间,其余住房及其他房三百余间,有外国主教、神甫十余名,
为长城以北各县及绥远、兴和总教处,有地百余顷。从此,西
湾子教堂在历史上形成了北方的第一个总堂,北方教会的活动
中心,外国向中国传教的重要桥梁。
4、比国圣母会接管“味增爵会”,南怀仁主持教务,西湾
子设立区堂,传教活动扩展到乡村
1851 年信教村庄发展到 20 个,教民达到 1934 名,具体分
布:西湾子 989 名,七道沟 23 名,五道沟 45 名,高家营 117
名,四道沟 22 名,桦林背 19 名,黄土粱 42 名,贾麻沟 61 名,
翠花沟 20 名,二道沟 31 名,大南沟 84 名,白桦沟 81 名,门
扇川 50 名,和气营 30 名,二道营 24 名,石窑子 63 名,青虎
沟 24 名,吴东窑 31 名,五号 71 名,大北沟 107 名。1861 年,
随着教务的扩大,罗马教宗将蒙古教区划归了比国的圣母圣心
会管理。1865 年 12 月 6 日,该会会祖南怀仁(见照片资料)
来到西湾子接管法国“味增爵会”的传教任务。当时西湾子村
已有教徒 1000 余名,有教堂 1 座,贞女院 1 处,修道生 30 余
名。
1867 年为了便于教务管理, 在教民较多的高家营村建立了第
一个小分堂,计有教堂 10 间,住房 10 间,有两名司铎(比籍),
其中狄司铎,为第一位本堂。不久,又在五号村也成立了一个分
堂口,于 1863 年,派一郎司铎(比籍)任本堂。因神职缺少,1865
年到 1872 年,西湾子没有本堂司铎,由其他司铎兼理,直到
1873 年有一梅司铎做了西湾子本堂,1874 年又一季司铎接任。
同时期在西湾子附近,大、小北沟、门头道营村建立了四个小教
堂,派魏、赵两个中国神甫兼理教务,当时教民分布的村庄由 20
- 1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