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7 - 张家口政协
P. 107
在他后面,一步一步地回到了学校。他这种在困难面前勇于挑
重担,吃苦耐劳、关心他人的优秀品德,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
底。处于战争年代,生活上苦一点,大家也没怨言。不过那时
有人怀疑,这样的学校,能否培养出人来?后来实践证明,就
是在这个山沟里,经过全体师生们的努力,为当时的解放战争,
不断输送了大批有用人才。
四七年春,蒋介石军队先后被我军歼灭了三十五个旅。到
这时蒋军对解放区的进功能力已近枯竭,为了挽救败局,便自
走绝路,以召开伪“国大”攻打延安来虚张声势。那时,学校
师生对蒋介石攻打延安的罪行都义愤填膺,人人要求参军上前
线。学校领导一边劝大家在学校安心学习;一边从各班挑选些
年令较大,身体强壮,思想过硬的学生(约三十余人),选送到
部队,支援解放战争。同时,学校又从完、唐、涞、易等县招
收了一百余名新生,编为五班、六班、七班。武校长对这批学
生十分重视,他几乎同每个学生都谈过话,鼓励他们学习上进。
由于增加了新的班级,本来任课教师就有些短缺,这时就显
得更为突出了。然而,有个别教师虽一同随学校撤到山区,但因
生活艰苦,教学条件差,思想产生了畏难情绪,有的竟然拒绝上
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武校长一方面对其作耐心细致的思想教
育工作,启发他们思想觉悟的提高;另一方面又大胆地任用本校
毕业的留校学生担任低年级课程。如李沛然(现任北京机电学院
教授)、岑玉昆(现河北大学英语系主任)等人,我也是其中之
一。这样一来,既缓和了师资短缺的矛盾,又教育了一些教师,
帮助他们端正思想,提高了觉悟,促使他们对其小资产阶级思想
进行自我改造。不久,学校为了进一步发展扩大从吉河迁到泉坊
村。这时涞源县农村已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武校长
动员全校师生分期分批离开课堂,到火热的阶级斗争中,经受锻炼,
增长才干。四七年秋,我军在各个战场大举反攻,捷报频传。学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