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1 - 张家口政协
P. 91
二人互相配合,相得益彰。我每天代表戏班请李翠芬的师傅张
二魁和鼓师到宣化朝阳楼去吃饭。三个人一顿花两、三块钱,
饭菜吃得相当可观。李子健夫妇在宣化所上演的新戏,一时轰
动了宣化古城,真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此外他们在宣化
还演过一些传统的旧戏,如《蜜蜂计》、《玉堂春》、《豆汁记》、
《宋金兰》等等。
过了二月十五,戏班到各县和乡镇演出,李子健全家便回
到北京,我们二次又分了手。
1924 年 4 月间,李子健从北京到山西演出后又来到张垣,
我们第三次又见了面。李子健来张后,在“大兴园”演出。他
主要演的戏有《拾玉镯》、《布换花》、《凤台关》、《英杰烈》、
《百花点将》、《阴魂阵》等传统剧目。此时他的表演技艺已达
到了炉火纯青、独具一格的程度了。但他虚心好学的精神仍不
减当年。有一次我在外台演出时,为了互相学习,共同砥砺,
他亲自去看了我演的《芦花记》、《南天门》。在大境门外路西的
野台子上,我演完以后,他主动上台向我致贺,并赞扬我在表
演艺术上的进步。我们彼此的友情日益加深。
1925 年我与李子健又都到了宣化“兴华茶园”,我们共同
演出了一个冬天。过了二月二,长胜班照例要出外台演戏,李
子健又回到北京,我们又第三次分手。
1926 年军阀混战,兵戎不已,正如民谚所说:“军阀来,
闹打仗,白脸下去黑脸唱。”我们的戏班在张家口呆不下去了,
便跑到了包头,在前街路南的“兴华茶园”演出。演到七月底,
包头也乱了。没办法在八月底又到了绥远(即呼市),那时呼市
的市面也不景气,我们闲坐了一段时间后,便到呼市的“宴美园”
演出。在这里包戏的是山西忻县忻口镇人王太和。为了做到阵容
齐备、力量充足,我们“长胜班”与张家口的“旧园”的戏合了
班,两班合起来共有一百多人。但由于当时市面混乱,所以园子
里的上座率低,维持不了生活,不久戏班中走得只剩下七十多人
83